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李云勇:“吓大”思维不除,“儿医荒”难破

2016-03-02 08:50:39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收入要提高,“传帮带”留人,就能破解“儿医荒”吗?那可未必。因为有一种病毒——“吓大的”,已经深入骨髓,各处医院流行,阻碍了儿科医生的...

  作者:李云勇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每1000名儿童仅0.53名儿科医生;儿科门诊缺人,医院急诊无奈贴出停止儿科急诊的通知……近来,全国多地出现儿科医生荒,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连日来,东南网记者前往福州、宁德、 泉州、莆田、漳州等地医院进行了走访,发现福建省各医院儿科医生普遍紧缺。专家建议从两方面解决儿科人才问题:收入要提高,“传帮带”留人。(2月29日东南网)

  收入要提高,“传帮带”留人,就能破解“儿医荒”吗?那可未必。因为有一种病毒——“吓大的”,已经深入骨髓,各处医院流行,阻碍了儿科医生的健康成长,妨碍了患儿家属的正常判断,以至于儿科医生的增长速度怎么也赶不上患儿家属的求医频率。

  “吓大的”,吓医生。“儿科的盈利在医院里处于下游状态。儿科医生的收入通常在医院的平均水平以下,但是忙起来比很多科室都忙。”工作了30年的宁德市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福建分会儿科学会委员郑明平每天上班仍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如履薄冰。不用老儿科医生现身说法,年轻的医生只要在儿科医生岗位呆上一两个月,就能体会到:压力大,风险高,收入低。前辈是吓大的,怎能奢望后人还是吓大的,不考虑转行或换岗呢?一些医生不愿意从事儿科或设法改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吓大的”,吓病人。医生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动不动就吓病人,把困难估计到天上,让病人家属签字的时候胆战心惊,毫无安全感。比如孩子三个月大不能抬起脑袋,三甲医院的医生说可能脑瘫,要求四个疗程,2万左右,就是打针吃药,还不包好。紧急北上,结果同为教授的80岁和50岁的师徒专家会诊,孩子脑袋直立9秒,给予了好评,学了全身按摩术,不用打针吃药,一个月后安然无恙,让我吃了定心丸,而且节省1.4万元。医生随意吓唬病人和家属,不是更加让大医院人满为患吗?

  “吓大的”,恶果多。不管是入行多年的老医生还是即将入行的新医生,都有一本小九九,分到儿科,就有“发配”的味道,就有沦落到“二等”、“三等”医生的味道,享受下等待遇,如此岂能留住本来不安分的儿医人心?如果儿科医生不考虑 “来得急,变化快”的病情特点,不是提高医术,不是对症下药,不讲职业医德,一律夸大病情,把没病当有病治,把小病当大病治,完全可能加剧病人及家属的紧张情绪,助推小病大医流行,浪费宝贵的医疗资源,当此时,“儿医荒”又怎么破得了?

  真正有水平的人绝不会随意吓唬不懂行的人,作为医生,就应如此。儿科医生,更应如此。“儿科是一个‘哑科’,小孩子不能很好地表述,甚至不能说出自己的病症,且变症快,而家长们又都对孩子很紧张,因此相对于其他专业,儿科医生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细心。”儿科医生应该变压力为动力,不断钻研业务,提高自身医学素养,给患儿及家属更多的信心和安慰,破解“儿医荒”,才有好出路。

更多

热门关键词:儿医 思维 李云勇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