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辉:“家长陪聘”不是帮孩子求职的好方式
作者:曹灿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工作地点在哪里?需要经常出差吗?是否有五险一金?”一位头发花白的男子连续向招聘企业发问,“我是来帮儿子找工作的。”这是3月27日,记者在四川成都市一场应、往届毕业生综合招聘会现场看到的一幕。(4月2 日网易)
现在,各地人力资源交流大会火热。然而,一个令招聘方感到不解的现象是,不少用人单位招聘员工时,应、往届大学毕业生求职,“家长陪聘”很常见。我以为,“家长陪聘”是在给孩子求职“帮倒忙”,并不可取。
“家长陪聘”其实是让孩子向用人单位展示了自己竞争能力差、骄娇之气严重、办事缺乏主见性和独立性的一面,是一场不合格的“面试”。试想,一位大学毕业生独立性差,其能成大器、干大事吗?从职场角度来看,除去求职者学历、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外,独立能力、沟通能力、主动性,都是用人单位要考量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如果大学毕业生没有自信,凡事依赖家长,怎能胜任工作呢?连家长都对自己的孩子不放心,用人单位凭什么“理由”要信任他而录用他呢?
事实上,“家长陪聘”的大学毕业生求职被用人单位婉拒的故事每天都在各大招聘会场上演着,绝大部门受访的用人单位均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录用“家长陪聘”的求职大学毕业生。正如一位商场主管所言:大学毕业走向社会的人了,连应聘都还要家长陪伴,以后怎么放心把工作交给他(她)单独处理?”如此现象,很有必要让家长反思。
大学毕业生求职“家长陪聘”,主要有这么一些原因。一是父母早期溺爱孩子使其无独立能力;二是一些高校对于大学生职业规划过于功利化,与做大官发大财的“成功学”教育过多有关;三是不少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为时过晚缺少针对性。
家长是孩子成长之路的导师。孩子成长不仅是生理上的成熟,而且是心智上的成熟。家长要调整心态,转变观念,对孩子的成长教育,要从“陪读”到“陪考”再到“陪聘”之中解脱,对孩子要学会“放手”,多给孩子们锻炼胆量的实践机会,让孩子自己走自己的路,接受生活锻炼和社会竞争,增强孩子的独立性和耐挫能力,培养孩子敢试、敢闯、敢于负责的自立自强精神,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高校要完善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让大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以便逐步提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勾画好自己的职业蓝图。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更要树立自己已经长大的成人心态,用好每一次独立锻炼的机会,为自己在今后的求职中成功胜出创造条件。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程振伟:“网红村官”能撬动当地旅游吗?
醉江南:清明时节在菊花台寻找“精神坐标”
曹灿辉:不可让“校园贷”逼死人事件再发生
袁文良:理性沟通是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毛承之:清明时节,缅怀历史
杨靖:清明节是一次心灵的沉淀
关育兵:对线缆下垂反思的,不只是城市管理
关育兵:大学生研究充气娃娃能否抵学分?
身体大挑战:切勿滥用说辞物化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