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璟玥:让传统村落这棵大树枝繁叶茂
作者:后璟玥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国际高峰论坛在慈溪举行。国内外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探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困境和出路,呼吁共同关注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优秀文化。(4月27日 中国网)
一个地方的文化犹如一棵大树,它的根系深深地扎根在大地上,靠土地上的水脉、文脉来滋养,正可谓一方水土培育一方文化。
可以说,传统村落作为中国乡村社会的缩影,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因其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意境深远的文化景观,而具有史考的实证价值、史鉴的研究价值、史貌的审美价值。如果传统村落消失,失去的不仅是可见的形态,更可能是我们的历史密码和深藏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文化基因。为了历史的传承,为了保住子孙的文化根基,传统村落的保护刻不容缓。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度重视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人们意识到了传统村落保护的迫切性,但怎样进行保护,又怎样避免在保护中无意识地破坏原有文化和历史,成为各地政府共同的思索。但是现在很多地方在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过程中会有所变味,往往徒有其形,却失去它原有的传统文化神韵。
特别是当谈到“传统村落保护”的时候,往往会给人以保护村落传统景观的印象。实际上,这种保护并不止于景观,还是要整体呈现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统筹考虑各个自然村的特点和特色,对有保护和开发价值的自然村,结合旅游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保护和开发方案,让村落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得到保护,从而在根本上护住乡村文脉的“根”。
其实“没有不变的村落”。一座村落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持最初的形态,人们在不同的时代为了确保生活的便利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变,这就需要在古村发展过程中充分考量保护传承的问题。
在当前快速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做主动介入,更需要政府、媒体、学者、村民等各种主体的合作与配合。首先是保护的问题。要让当地政府了解到传统村落的文化活化石的价值,以及其不可再生的珍贵;落实具体措施,切实保护,不做减法的破坏,更不因好心而做加法的破坏。当然,保护需要资金,政府在这方面必须有长远的见识,不能短视,更不能因其不能有立竿见影的效益而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其次是利用问题。旅游其实只是之一,思路可以拓宽,寻根活动、文化活动以及开辟摄影、美术、文学创作基地,发展传统村落的文化产业,复兴一些手工艺和特色产业,实现“文化富民”等都可以考虑。
当然,开发与利用并重,也是一种积极意义的保护。充分利用民资民力,政府补贴一点,百姓自筹一点,对自家古屋修旧如旧进行保护,其实也是一种值得推行的措施。总之,我们期待,随着各地对传统村落的进一步重视和保护,传统村落这棵千年“古树”枝繁叶茂一定不是梦想。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曾德凤:城市扬名七大秘笈
张明波:谁来拯救现实中的“邱莹莹”?
苗凤军:山寨社团肆意敛财拷问责任谁该挺起
曲征:逼学生拍电影,“龙套”不能说跑就跑
郭喜林:为啥保安资助四川孤儿的假新闻没人发
宋立国:追思“当代愚公”,做李保国式干部
曹灿辉:保护童工要少来点纸上谈兵
曲征:14岁杀人少年的戾气从哪里来?
醉江南:“啃老”是绕不过去的中国式“烦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