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学:“招商表演”实属政绩焦虑症
作者:侯文学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红旗飞扬,彩球飘飘,礼仪小姐落落大方……在西北某省一场招商会的签约现场,几个项目的签约双方大笔一挥,双手紧紧相握,一派笑意融融的场面。而在场的某市一位部门负责人无奈地对记者说:“这里头我们市的几个项目,早在半年前就签过约了,如今无非是让老板给个面子,再来捧个场。”(见7月17日人民日报)显然,这不是名副其实的招商会,而是一种招商“表演会”。
招商引资是指以良好的优惠条件,吸引国外商人或外地商人本地投资经营的活动。其好处在于:可以获得发展经济的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局限;能够获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当地企业起到示范效应;有利于工业化步伐的加快,增加就业机会;可以增加政府的税收收入,为城市建设添砖加料,加快经济运转。因此,恰当和合适的招商引资活动可以繁荣当地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
一些地方所以让招商引资变了调,成了“招商表演”,或者说搞“假招商”,关键是政绩观出了问题。有的地方官员为了“为官一任,辉煌一方”,且苦于发展经济拿不出更多好办法,往往把招商引资当做了灵丹妙药,甚至不惜大张旗鼓地搞“表演”。因为“表演”会把签约仪式的气氛捧热,营造一种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景象,造成当地是热门投资地域的假象。同时,漂亮的数字通过媒体宣传,能够提升政绩。一位经济部门负责人自我反思:“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虚荣的政绩观在作怪,国家现在强调不以GDP论英雄,但在当地事实上经济发展指标仍然是目前最明显的成绩单。”
搞“招商表演”,可能也是重压下的无奈之举。一些地方政府不从实际出发,向下级下达可望不可即的招商引资高指标。下级政府暨官员为了完成指标,则层层加码,把指标分配给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甚至学校、妇联、公检法等与经济无直接关联的单位和部门。在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下,只能靠造假的方法交差。而要搞“表演”,当然离不开投资企业的“配合”。西部某省一家文化企业为了改善印刷质量,引入了一套新设备,正式使用一段时间后,当地举办经贸洽谈会。为了凑够签约数目,有关部门就动员这家企业,为设备的引进再举行一次签约仪式。企业碍于面子,只好派出代表配合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为经贸洽谈的成果“添砖加瓦”。这种重复签约,少则一两次,多则四五次。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还在招商引资数字上做文章,本来投资几千万变成了几个亿。
招商引资搞“表演”,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会助毒化社会风气。社会上造假之风本来就甚嚣尘上,若政府和官员也玩假的,不仅有损于自身形象,而且会“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使造假之风愈演愈烈。招商引资“表演”也会让投资企业苦不堪言。企业对应邀“表演”虽不情愿,却也不愿得罪人,只好来回跑场。一位企业老板发牢骚说,一个月内省里市里来回跑了四五趟,打乱了企业的计划。招商引资“表演”还会违背招商引资的初衷。这种冲动性地招商引资本质上是一种最大的短视行为,招商时什么都敢答应,招来后原本承诺的配套、人工、补贴等都难以兑现,最终招商会变成 招伤会 ,很难留住企业。
推动经济持续增长、跃上新台阶,必须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调结构、转动能。其中,招商引资仍不可或缺。但是,招商引资一定要重质量、实打实,不能再搞“招商表演”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弘扬“马上就办”精神培育人民公仆意识
郭喜林:百人团伙技术开锁连偷,必须依法严惩
替考被判罚金给作弊者释放啥信号?
程振伟:公交上被性侵怎能是“私事”?
叶归根:官员触“网络”要避免“三种心态”
李云勇:消防宣传“脱敏”才能拦堵“救灾诈骗
因“差评”持刀上门,是功夫用错了地方
郭喜林:用1200元假币骗85岁老人良心何在?
郭喜林:能住34亿人的3500个新城是谁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