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明:别让“微传销”劫持了“微生态”
作者:薛家明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你的朋友圈有没有那么一两个人,他们每天都会发很多不同种类货品的信息,有时他们甚至会晒自己的订单和收入。当你好奇去问他的进货渠道时,他就会告诉你一天挣了几千元,一月收入多少万元,半年买了豪车,一年买了房子……这样的模式,被很多人成为“微商经验”。(7月18日《现代金报》)
基于微信“连接一切”的社交能力,朋友圈互动式的分享体验,微商具有其它电商平台无法比拟的流量优势和互动模式。也正是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比较优势,近年来微商发展迅猛,甚至已经开始挑战淘宝的行业霸主地位。然而现实中,偏偏有部分微商自废武功,用自己的社交优势,玩起了“微传销”。比如,“讲公开课”洗脑有意向成为下线代理,宣称“消费不用花钱,免费购买商品”,等等。
微商为何不爱营销爱传销?首先是利益驱动。微信卖面膜,利益再大,也不如发展“下线”,坐地收钱来得快;苦心经营、“自然增长”的销量,远没有随意p图,营造的销售泡沫来得“震撼”;一件一件的拼销量,远没有“讲公开课”,忽悠下线来得轻松写意。于是,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部分微商扔掉诚信精神、放弃商业伦理,在“微传销”的路上越走越远,甚至不惜以身试法。
更重要的原因则是监管缺失。商家有逐利的天性,相关部门也有监管的本职。但现实中,我们看到的却多是监管功能的缺位。运营平台对虚假宣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相关主管机构对“微传销”缺乏足够的警醒和惩戒。监管缺位,“微生态”自然会陷入丛林法则。谁更“野蛮”、更不受商业伦理,谁反而得到的收益越大,财富增长得越快。如此恶性示范,微商怎能不向“微传销”滑落呢?
别让“微传销”毁掉了“微生态”。一次糟糕的购物经历,毁掉的不仅是客户对单个微商的信任,而是对整个平台的看法。因此,对于微信平台来说,摒除“微传销”刻不容缓。具体而言,一方面,微信平台应加大审核力度,对于那些有诚信瑕疵的账号,不予放行,切实保证微商群体的诚信度。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微商运营的监管,对拉下线、虚假营销的微商,坚决予以取缔,“不让劣币驱良币”。同时,相关主管部门也要加强对微商的监管。对不诚信、违法的“微传销”要给予严厉的打击,涉及违法的要依法严惩。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微生态”,让微商走得更远!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醉江南:“捧场摆拍”究竟是谁导演的“招商大
李忠卿:160元工资是对劳动者的羞辱
叶传龙:献爱心与被抓捕应“一码归一码”
钱桂林:傍官傍来死亡,你还想傍么
弘扬“马上就办”精神培育人民公仆意识
郭喜林:百人团伙技术开锁连偷,必须依法严惩
替考被判罚金给作弊者释放啥信号?
程振伟:公交上被性侵怎能是“私事”?
叶归根:官员触“网络”要避免“三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