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应和:天天拉选票的的朋友圈,你想关闭吗?
作者:杨应和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64.2%的受访者不会关闭朋友圈。(7月26日人民政协网)
互联网时代,谁没有几个朋友圈?所谓的朋友圈,就是有相同的爱好或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走在一起的熟人或半熟人。微信给予我们方便的同时,也有不利的一面,正是微信的双刃剑,让一些人选择关闭朋友圈。
比如教师和学生家长为了更好管理学生,在微信群里随时沟通,了解相关动态。省去开家长会麻烦。不过,属于教师自由自配的时间,比如晒晒穿着拖鞋吃烤串生活照,但在有些家长看来,这都是不符合教师形象的,无形中有抵触情绪。还有,微商圈撞到了朋友圈。试想一下,每天下班回来,独自享受心情的时候,打开朋友圈,各种商业信息扑面而来,犹如安静读书的时候,突然来了声吆喝买卖,心情瞬间打乱。将心比心,谁愿意自己的朋友圈广告满天飞?整个朋友圈变成了他人的商业平台,万不得已,只好屏蔽。
再者,经常有人在朋友圈拉票。比谁家的孩子萌啊,拉选票比文章优劣等等,不知道这种拉关系的点赞,对孩子或作品本身无关,结果无非就是满足了虚荣心,践踏了公平的拉票,以过度消耗着朋友情谊,谁没有抵触反感情绪?另外,过烂的心灵鸡汤,难以分辨的谣言,变相抢红包式的赌博等等由于监管平台的不规范,让本是朋友之间零距离的情感交流的精神奢求品变了味,有些人痴迷于网络刷存在感,希望获得他人的关注,最后无奈成为一些人规避的选择。
微信朋友圈给朋友之间交流的确带来极大方便,那些患上“微信依赖症”早上一睁眼就刷朋友圈的人,成了被手机牵着脖子走的奴隶,失去的不仅仅是时间和精力,更多的是耽误了许多待渴求的知识和独立思考精神。无论朋友圈多么精彩,它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淡然看之,好好利用,而不是被它圈住。而且,真正的知心朋友还需要从线上走到线下才能促膝谈心。如此,我们是不是该静下心来好好审视一番自己的朋友圈?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曲征:证明自己是“齐天大圣”,怨谁?
李忠卿:以“凸凹”替代男女厕所很不靠谱
烧烤通宵达旦:文明消夏别添堵
朱俊达:网络直播造假 究竟谁在消费谁?
苗凤军:解决赡养黑名单发力还要引入外来机制
郭喜林:村干部祸害少女,要严惩不贷
张楠之:商业力量正在快速改变生活
《大大叫我来寻堤》,是抗洪抢险正能量
叶传龙:80后生了7个娃 谁最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