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没有必要神话“网络问答付费”
作者:李云勇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4月1日,网络问答社区“知乎”推出首款付费看答案的产品“值乎”。5月15日,“在行”推出了付费语音问答应用“分答”,随着一些公众人物和知名机构入驻分答,让公众对其的关注热度居高不下,也正式叩开了“知识付费”的大门。一份调查统计显示,73.9%受访者愿为网络答问付费,26.1%受访者直言不会。(7月26日《中国青年报》)
“网络问答付费”只是一个新鲜模式,不过是把现实的面对面问答付费搬到网络空间而已。纵然有73.9%受访者愿为网络答问付费,没有必要神话“网络问答付费”,因为“网络问答付费”存在诸多尴尬。
答问者或答非所问。调查显示,56.5%的受访者认为人们热衷于付费问答活动是为了获取独到见解和指点,48.8%的受访者认为是出于好奇新鲜。其他还有:满足八卦心理(35.3%),认可这种商业模式(32.9%),与名人对话很刺激(31.7%)。作为明星、专家等人,出于保持自身神秘,个人创收等目的,完全可能答非所问,像外交部发言人一样转移话题,求问者根本就得不到想要的明确答案。
求问者或得不偿失。很简单,作为明星、专家等答问者,不是随随便便可以理睬求问者的,他们的时间就是金钱,也许几个小问题,一个或数个求问者就得付出高额代价,这就像某人10万报高考包过班,某人花2万报律考包过班,结果只考出243分和120分,当事人大失所望。把求知的希望寄托在惯打太极拳的明星或专家身上,求问者只会误入歧途,失去的是大把钞票,得到的是后悔。
求问者或陷入困境。鼓动“网络问答”,无需面对面,选择QQ、微信等联系,容易煽动一些不当热情,引发类似马加爵案、黄洋案。比如某功成名就的名人鼓动在校大学生关注敏感时事,发表敏锐观点,就很容易让大学生热血沸腾。可是,热血青年根本就不知道敏锐的边界在哪里,很容易被人举报和栽跟斗,遭受重大挫折。失去钞票可以再挣,在政治上身败名裂,年轻人或许永远爬不起来。
“网络问答付费”没有那么“美”。我们有很多途径可以求教身边的高人,或免费或付费,如果他们都不能给出好答案,凭啥“网络问答付费”就能让人满意呢?一家咖啡馆的牌子上写道:“我们没有wifi,和你身边的人说说话吧!以后人们离婚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手机,而不是婚外情……”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高看“网络问答付费”有必要吗?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无穷的人生麻烦,遇到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求助身边的朋友和高人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徐云鹏:对趁危“卖拐”者,必须严惩!
曲征:证明自己是“齐天大圣”,怨谁?
李忠卿:以“凸凹”替代男女厕所很不靠谱
烧烤通宵达旦:文明消夏别添堵
朱俊达:网络直播造假 究竟谁在消费谁?
苗凤军:解决赡养黑名单发力还要引入外来机制
郭喜林:村干部祸害少女,要严惩不贷
张楠之:商业力量正在快速改变生活
《大大叫我来寻堤》,是抗洪抢险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