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上网依赖”正在加剧贫富差距?
作者:程振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一项研究指出,越有钱的人花在上网的时间越少,这与工作生产力无关,而是娱乐选项的问题:一个人越有钱,找乐子的方式越多,如外出旅行、郊游或上馆子。反之,一个人钱越少,娱乐的选择也越受限,于是花更多时间上网挖别人的生活隐私;毕竟,上网成本是固定价格。(7月27日中国新闻网)
美国人研究发现,上网时间是与经济状况成反比的,越有钱的人越不大上网。而这项研究同时给出了“信得过”的解释:不是“上网致贫”,而是有钱的人有更多生活选择;相反,经济弱势的人活动自由受限,只能“寄情网络”。研究经济状况好了如何分配时间意义不大,笔者更倾向认为,上网的确在改变中国,“互联网依赖”在麻痹弱势群体,甚至说“上网致贫”都不过分。
经济状况好的人,往往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这导致活跃在互联网上的网民大多是年纪轻的屌丝。我们曾经认为,互联网是自由平等的所在,现在呈现的样态看来,互联网自动将人群根据经济状况分割。由于网络语言、思维方式乃至准入门槛不同,一个屌丝是很难融入高端群体社区的。特别是朋友圈,由于其自身封闭性和分属不同的话语体系,很难想像一个年纪轻轻的屌丝与马云的朋友圈有何交集。俗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看你有什么样的朋友圈。互联网的存在和使用,不仅没有让社会贫富差距缩小,而且在客观拉大。
近日,中国青年报发起一项调查,对2000名受访者进行的调查显示,35.8%的受访者想关闭朋友圈,其中19.7%的受访者正打算关闭朋友圈,13.8%的受访者曾经关闭过朋友圈,2.4%的受访者已经关闭朋友圈。这说明有相当数量的人,已经意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效应。由于微信等社交工具的存在,很多人陷入“过度沟通”、“人云亦云”、“工具绑架”的境地。对年轻人特别是经济状况较差人士而言,社交媒体正在让他们的感觉钝化,其中特有的心灵鸡汤消解了他们前进奋斗的动力,用阅读鸡汤和窥探吐槽代替深度学习和参与,似乎在鸡汤中消费中就能拥有生长成长的“获得感”。
经济弱势的人,显然正在落入“上网致贫”的陷阱。与更加自律懂得时间管理的中产家庭相比,经济弱势的家庭一般不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家长因为疲于生计没多少时间陪伴孩子,往往求诸电视和互联网“安抚孩子”。不得不承认,互联网最善于剥夺孩子的独立思考力,让他们在意志消磨中接受现实生活,越沉迷网络游戏,在网上消耗的时间越长,越是想摆脱不如意的现实生活,通过现实努力改变自身经济状况的主观动力就会越弱。不久前有机构调研,大学生最向往的职业是“网红”,喝足网络鸡汤的网友做出这种简单选择并不奇怪。
说“上网致贫”并不过分。曾经经济弱势家庭的孩子,还有通过高考放手一搏的主观意愿,如今互联网特别是朋友圈的鸡汤,让他们沉迷其中“大吸食精神鸦片”。更糟糕的还是,因上网而致贫,返过头来因为“网络作为精神享受的相对廉价性”而导致弱势群体更加依赖网络,不信看看小镇网吧里有多少是经济欠缺家庭的子女。过去关注“因起点线不同导致的贫富差距”,现在还要加上“上网依赖如何加剧贫富差距”的新难题,断开互联网、关闭朋友圈、脚踏实地确实有必要,但没有危言耸听、痛定思痛的预言式劝诫,我们真能较真吗?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不屈不挠的抗震精神是唐山崛起的写照
李忠卿:收取靓号费岂能仅凭一份会议纪要
孙伟:“靓号车牌费”是一种病
唐海波:为“上班迟到早退”开个啥药方
李六合:借灾敛财,还要接受良知的审判
我们为什么嘲笑父母“老土”?
徐云鹏:对趁危“卖拐”者,必须严惩!
曲征:证明自己是“齐天大圣”,怨谁?
李忠卿:以“凸凹”替代男女厕所很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