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美:高校“跑步打卡”太过简单化
作者:张立美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提出,将对2016级本科生的课外锻炼实行运动打卡考勤,未完成规定次数,将影响体育成绩及奖学金评定。记者了解到,在学生中实行运动打卡,此前已有一些高校试水,而在执行过程中,也伴随着学生对运动被“强制”的质疑,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管理问题。(8月2日《新京报》)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但当下大学生的身体却很不好,大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滑的趋势依然没有得到遏制,甚至在很多指标上,大学生还不如中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在跑步中、在体育课上猝死的新闻不时见诸报端,不少高校为了保险起见,已经取消了运动会中的长跑项目。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太宅,缺乏体育锻炼,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过去下课、放学后,篮球场、足球场上全是人,甚至要争抢场地,现在即便还有人,但却不多,很多大学生选择在宿舍里玩电脑、玩手机。
高校实行“跑步打卡”制度,挂钩体育成绩以及奖学金评定,间接“强制”大学生参加晨跑。毫无疑问,初衷是善意的,是为了大学生着想。高校是要依靠强制的办法,倒逼大学生增加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进而提高体质健康,遏制大学生体质下滑的趋势,这可以说在大学生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下的一种无奈选择。而且,通过“跑步打卡”,特别是大一学生实行晨跑,有利于帮助大学生保持和养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和避免不少大学生没课就一睡一上午的臭毛病,以及提高课堂出勤率,减少迟到、翘课现象。从这个角度说,高校“跑步打卡”可谓是一举两得。
但是,增强大学生体质只是依靠“跑步打卡”,显然太过简单化,最终流于形式,甚至影响学生办自己的正事。一方面,高校“跑步打卡”,只是规定了大学生每个学期跑步的次数和跑步的时间段,并没有对完成每次跑步花费时间的成绩要求,这可能会让一些大学生出工不出力,敷衍了事,锻炼身体的晨跑变成了大学生成绩吃早饭的散步。另一方面,按照多所高校“跑步打卡”的设计,学生必须在固定的时间段跑步,不能自由选择跑步的时间段,这让一些干兼职、带家教的学生不好分配自己的业务时间。
事实上在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今天,高校把增强大学生体质的手段局限在跑步,这本身就落后于社会,可能会激起95后大学生的逆反心理。笔者以为,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关键是要丰富大学生的体育活动项目,除了跑步之外,应当创造条件,为大学生提供游泳、网球等体育活动。同时,可以建设健身房,配置室内健身器材,供大学生免费健身。即便是组织大学生跑步,也可以引入当下流行的路跑和使用手机跑步APP等,提高大学生的兴趣。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云勇:落马官员也有合法权益
李强:关于“土豪计较被坑”的三种解读
李忠卿:不必对“成都今日安环”过度解读
叶传龙:我们应该怎样与动物相处?
李忠卿:争抢地上10元钱让节操碎了一地
李兆清:抗洪好人,抗洪精神的生动写照
郭喜林:贩卖亲生女儿的母亲,人性何在?
何勇:全面叫停网售药品不如且试且改进
周歌:现实版《盲井》上演,缘于金钱冲昏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