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今天的学生还能坦然面对贫穷吗?
作者:李云勇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0月7日,《掉进裸贷陷阱的女大学生并不可怜》引发了超过20万以上的阅读率。留言争论激烈,多文参与交锋,如《掉进裸贷陷阱的女大学生怎么就不可怜?》、《为掉进裸贷陷阱的女大学生说两句》。截止10月9日,还有学生参与争鸣:《围观女大学生裸贷,莫让法律和制度缺席》。
通读上述四文,无意火上浇油,因为笔者有个疑问一直萦绕心头:今天的学生还能坦然面对贫穷吗?
请注意,我指的是“学生”,绝不局限于大学生,世人能小看小学生借贷吗?近年来,新闻多次报道过学校周边店给小学生赊账,如有的赊账累计超过3000元,家长无奈归还。借贷方式多样,裸贷只是一种,其他方式并不比裸贷危害差。其他学生无节制消费的能力一样可怕,如果仅仅紧盯裸贷,放过女大学生“援交”,放过男大学生“牛郎”,放过非大学生的借贷,是不是头痛医头,于事无补?
注意了裸贷的大学生作者对贫穷缺乏足够的认识。可能裸贷当事人真没钱,但是有些人有钱,月花2万还嫌少,你能说他没有钱吗?恐怕他每月花了20万还会说自己穷,为了个人需要,也许可能援交,裸贷之类。我赞同《为掉进裸贷陷阱的女大学生说两句》的观点:生存的基本需要,更多的已经不是以肚子饱不饱来衡量。请注意,我的贫穷是多义词,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贫穷,指的是一种状态。
贫穷一直伴随人类发展的脚步。古往今来,莫欺少年穷,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当今穷学生,说不定就是将来的宰相。世人不敢小瞧穷学生,穷学生自己无论是从心理上还是物质上都能坦然面对贫穷,比如范仲淹拒绝别人的好意,划粥断齑。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叔向贺贫,西南联大南渡求学,等等,可谓佳话不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成为千古名篇,受到历代学生学习和追捧。
过去的学生基本能坦然面对贫穷,社会也能对贫穷有个正确认识,如“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居庙堂之高的大将对一个极不讲究的布衣都能宽容,给予很高评价。外族入侵,民族危机,毛泽东延安扪虱,同样让人看到了远财貌,亲才学,坦然面对贫穷和灾难,勒紧裤带抗日和读书,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前进发展。
新中国一穷二白起家,一直到改革开放前夕,贫穷和饥饿是主流,学生们还是能坦然面对贫穷。比如60后和70初的学生条件很差,往往一天吃两餐,高粱扫把抵学费,很多人的裤子打了几个又圆又大的补吧,照样可以穿出去,没有人说什么,也不用担心别人说闲话。农村孩子只有语文数学两本书,没有音美等教材,但是孩子们还是能努力多学点知识。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80后,90后,00后赶上了好时光。饥饿的问题基本解决,社会物质开始极大丰富了,但是很多学生还是觉得贫穷,不能正确对待贫穷,为什么?
价值观混乱,不比学习比物质。以前的学生,不比吃比穿,主要比比谁学习好。1998年扩招之前,大学录取率极低,不到10%,竞争惨烈。扩招后超过50%以上的录取率,只要想读,人人都可读大学,谁还跟你比学习?某女瞧不起同学,我以为她成绩应该很好,结果是她只考了一个普通的高职,这样的现象居然不低,一向主流的学习为主的价值观乱套了。
名人在误导,传播混乱负能量。央视某名人说:“央视主持人和记者很穷”,央视人不会跟贫困县的贫困学生相比,央视人乐意与李嘉诚、比尔盖茨等相比,当然是穷人了。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流行的理论,不比贡献比收入,不比创效比收入。缺乏正确的对比,央视人都是穷人,但是他们的穿衣打扮等不差,对广大学子起到了极其不好的误导作用。
老师不负责,学校成为势利圈。比如学生家长有钱,可以读好学校,老师对学生厚爱有加。大学更是赤裸裸,“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你这辈子赚不到X千万就白活了”;一些教授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旅贯穿着两个主题:投机和女人。还有多少学生能够安贫乐道?就算贫穷,学生也会设法遮掩,或者借贷炫富。
钱少少花,钱多多花,量力而行,这是对待贫穷的应有之义。我当年进入城市读书,每月20元生活费,其他同学30—40元。专业设计要用到带函数的计算器,价格70元左右,相当于我3个月伙食费,整个4年,每期设计都是抽空借,如在同学午休时抓紧设计计算,至今,我没有买过带函数的计算器,虽然,计算器让我的时间利用不如同学,但是锻炼了我的勤奋,我不觉得计算器是我的必需品。
现在一些学生不然,超额消费,理由多多。比如想申请助学金,却怪拥有笔记本不得享受助学金之类的大学制度太严,浑然不管助学金数量有限,必须从严。2000元笔记本是个什么概念,我调查了几个省会城市的学生,约3—4个月伙食费(某家境富裕女孩300元吃过一个月食堂)。多年来我一直用的普通手机和旧手机,我就不相信,没有笔记本就学不好相关知识,如此超能力超前消费干什么?害怕贫穷吗?
学生想过得好一点,可以理解。裸贷让自己陷入战战兢兢的地步,自不可取,有没有比裸贷更好的办法呢?有的,除了学习,还得挣钱,比如你可以取得好成绩,把奖学金拿到手软,某女孩清华7年就是这样过来的。你可以除了学习,还得挣钱,不必等到毕业后再挣钱。在学生没有挣钱和管理自己金钱能力的情况下,没有挣钱就不能乱花钱,就不能乱借贷,在自己挣的范围内花钱才是能挣能花的最好注脚。
今天大富大贵,明天或一无所有,今天一无所有,明天或衣食无忧,这都可能是常态,当此时,我们需要的就是正确对待贫穷,学好知识,增长本领,才不会让自己误入歧途,才能摆脱在穷途末路上行走的命运。乞丐对国王说:别挡住了我的阳光。乞丐都能活得如此精彩,贫穷不是个人错,今天的学生还能坦然面对贫穷吗?那些误入裸贷等歧途的学生,能不能阳光一些,别在贫穷的阴影里讨生活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娄义华:当下中国正是寒门出贵子的大好时机
张楠之:别让走丢的老人找不到自己的家
白墨:“有偿替课成产业”戳中教育“软肋”
吴雪萌:直播捅马蜂窝,谁为网红乱象买单
江尧:如何打败“女人公敌”
李强:孝老敬老不是一串长长感叹
李六合:靠恶搞的网红主播害己损人
张楠之:农村红白事讲排场,根源在城市
程振伟:“湄公河”那么好只因烂片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