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辉:遏止“复印教材”,“堵”只能治标
作者:曹灿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花了700多元,教材还是没买够。”开学以来,云南某高校法学专业的大一学生卢小林一直为没有教材而苦恼。虽然早在开学时就交了钱,可直到现在专业课的教材还没着落。为此,不少学生只有到二手书店或复印店购买,培育了盗版、影印或复印教材的市场。(12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复印教材”到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呢?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将“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与“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列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情形。然而,像如今这样复印店、班级等组织学生大量、整本复印,销售盈利,显然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允许的“少量复制”,不属“合理使用”范畴,应不在可以免责的范围,那就是一种侵权行为,理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高校应该是一个最尊重知识的地方,“复印教材”折射大家集体践踏知识产权,采取打击的方式来“堵”,教育高校师生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当然有必要,但只能治标。
其实,高校周边复印店“复印教材”,已不是什么新闻了。仅在今年就被媒体和大众作了两次关注。今年3月,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联合五部门下发了《关于开展部分重点城市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要求全国40个重点城市严厉打击高校及其周边复印店的盗版复印活动,遏制日益蔓延的校园盗版势头。“复印教材”屡禁不止,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教材“性价比”原因。可见,采取“疏”的办法,提高教材“性价比”,才是遏止“复印教材”的治本之策。
现在,绝大部分高校教材都会发行几万册甚至几十万册,发行数量大,许多高校在对课程进行考核时,也会要求指定教材,高校教材市场基本固定,出版社销售高校教材几乎不用推销,而高校教材价格一般也不低,可见,利润并不会很少。另外,高校一些教材也是“一次性用品”,有的课程一个学期总共也就只有三四十节课,课程结束,教材大都“束之高阁”,使用率并不高,“性价比”实在太低。如此,一些学生“复印教材”“应付”一下课程,也就“不足为奇”了。
遏止“复印教材”,提高教材“性价比”,一方面相关出版社要提升高校教材编写质量,尽量压缩高校教材的利润空间,以薄利多销的形式销售高校教材,减轻大学生教材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高校也要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正版教材的出版发行工作,尽量减少流通环节,压减成本,让“复印教材”“无利可图”。
当然,高校举办跳蚤市场,让教材得以循环;鼓励大学生“共享”教材,节省购书成本;让学生进行网上交易,改以往的纸质教材为网络教材,学生只购买版权,实现著作权人和高校学生的“共赢”等,也是值得探索的。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醉江南:老年人常陷“保健品骗局”终因“缺爱
姚明胜:违法收费岂能一退了之
李六合:寻回圣诞节的文化内涵
“齐天大圣”遇路怒族真能做到降妖除魔?
醉江南:19999元“故宫手机”能秀出啥“皇家
李忠卿:法院拍卖的不是假包而是公信力
侯文学:“慢作为”是典型的官僚主义
郭喜林:是豪车重要,还是车上的人重要?
罗晋:从未遇冷,何来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