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双双:朋友圈谣言是辣眼睛还是露真情
作者:徐双双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近日,一条“老年人朋友圈调查”的消息被广为转发、评论,“群里7条分享5条是谣言”的调查结果,似乎坐实了老年人是最容易受骗的群体。文章特别指出,老年人最爱分享食品安全类的信息,而这类信息是谣言的“重灾区”。(5月4日 东方圣城网)
很多网友表示,打开家中老年人的微信,简直辣眼睛,以至于有些人都屏蔽了中老年人的朋友圈。“速转!十万火急!!!”“99%的人都吃错了!不看不知道……”“女人老得快居然和这个有关!”“九个简单小动作,保你一生平安!”诸如此类,看一眼都能感受到荒谬不堪,就知道这是为求点击而不设下限的哗众取宠类的信息。但为什么中老年人却乐此不疲?
在中老年人所熟悉的生活中信息渠道都是由国家把关,可信度极高,再加上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相关知识匮乏,尤其是近年来才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在中老年人刚刚接触网络,面对“白纸黑字”的屏幕,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新闻里的就都是对的。也正是中老年人对权威的过分迷信,才有了“专家”、“明星”、“中央电视台报道”等一系列的欺骗手段。
“投其所好”始终是广告宣传的重要手段。中老年人普遍对养生“秘诀”、杜撰的野史感兴趣,相对于报纸而言,网络更加便捷,面对巨量的信息,中老年人普遍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还有一部分中老年人由于缺乏子女的陪伴而倍感孤独,于是,保健品推销员就乘虚而入,搬东西、陪买菜,甚至比亲儿子还亲。于是购买保健品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谣言也好,真相也罢,大到全球变暖,小到添衣加被,这些不厌其烦的“转发”,除了年纪大的父母或关系近的亲朋,估计没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有这份“闲心思”。仔细想想这些“中老年朋友圈”可能并不是“辣眼睛”,而是对子女亲朋的关心和提醒。近些年来社会的变革导致父母与子女两代人之间有很大的代沟,父母和子女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方式,父母给孩子发这些内容,有时候只是想找一个话题,能和孩子聊聊天,而有的时候甚至只是想提醒孩子要注意身体罢了。我们应该看到,父母每天乐此不疲的转发这些和“健康”有关的内容,是在努力的融入我们的生活,在别人关心你飞的高不高的时候,提醒你不要飞的太累。
谣言固然十分可恶,净化网络环境,抵制网络诈骗事关每个人的利益,也是每个人的责任。但对于“中老年朋友圈”,我们也应该看见背后真情的流露,身为子女更应该反思,多一句问候,多一些陪伴。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章春华:节后诈骗信息多 市民仍须多提防
乔薇:90后“人到中年”的感慨引人深思
曾德凤:枪口是否应抬高一厘米
曲征:农大学生插秧不该成为“新闻”
郭喜林:婚礼上识破骗子,是不幸中的万幸
郑三营:“共享单车”迎新娘 节能环保又时尚
男人自慰很任性,女人自卫须理性
杜才云:节假日怎成官员翻不过的“坎”?
程振伟:别用异样的眼光看待“范雨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