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张莹:莫让洋地名削弱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2018-08-31 15:42:15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很多人认为地名风格不重要,洋地名的存在并没有带来什么恶劣影响,其实不然。城市地名与相应建筑同属于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饱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
  作者:张莹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早上在“威尼斯”起床,中午到“维也纳”办事,晚上在“曼哈顿”吃饭逛街,不出城也能“周游世界”……这是一些市民吐槽的“段子”,折射出多年来洋地名持续泛滥导致的社会尴尬。(8月30日 半月谈)
  目前,洋地名在我国各地广泛存在,使用范围覆盖城市许多方面。有些小区房子的装修风格明明看起来很普通,却非要扣上一个洋名字。房地产开发商越来越倾向于在楼盘名字上动心思,似乎用这些洋气的名字能够帮助开发商的楼盘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
  据了解,在全国范围内,“曼哈顿”“巴黎”“塞纳河”“威尼斯”“地中海”“加州”等成为高频洋地名。在网络地图平台上搜索,各地地名、道路、机构名中,含有“曼哈顿”字样的达千余处,含有“巴黎”等字样的更多。在中部某城市,巴黎苑、巴黎春天、巴黎豪庭三个楼盘同时出现。尽管我国近年来多次提出要清理规范洋地名,但受经济利益驱使、迎合崇洋心态等影响,洋地名依然广泛存在。
  很多人认为地名风格不重要,洋地名的存在并没有带来什么恶劣影响,其实不然。城市地名与相应建筑同属于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饱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承载着居民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如果洋地名真的大行其道,那么势必会给城市历史文化在公众心中的地位带来冲击,时间久了,对全社会的价值取向及民族认同都会形成误导。
  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人,生长在开放年代,思想和行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本来就大,对民族历史文化的了解较少,对城市历史的兴趣较低,如果生活在满是洋地名的社会中,难免会误将其当作一种风尚,这样下去城市历史如何传承?底蕴如何发扬?恐怕连城市的整体建设都要走样。
  我国早在1986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并在1996年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有些古城为了保护城市传统文化,逐步建立了地名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但在国家层面这些法律法规还需进一步完善,才能有效约束洋地名的泛滥。
  对一个城市来说,地名中有时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更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规范地名势在必行,控制住洋地名的使用,才不至于削弱了公众心中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

更多

热门关键词:认同感 民族文化 张莹

相关新闻: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