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向秋:狠刹校园送礼风不能只惩收礼者

2019-04-18 09:56:47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校园送礼风是不良社会风气在教育领域的投射。校园送礼风盛行,严重损害教师队伍形象,侵蚀教育公平公正,甚至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误导,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认真解决。...
  作者:向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半月谈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家长送礼、老师收礼的现象仍难禁止,且送礼风在一些“名校”更为突出,一些家长送礼数额一次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某些家长表示“送了没个完,不送没个底”。(4月15日 半月谈网)
  校园送礼风是不良社会风气在教育领域的投射。校园送礼风盛行,严重损害教师队伍形象,侵蚀教育公平公正,甚至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误导,不能不引起足够重视,认真解决。
  要看到的是,近年来,在整治校园送礼风问题上,各地把教师收礼列为了禁止性内容,为教师从教行为划定“红线”,设定“禁区”,对教师收礼行为采取了严厉惩治的态度。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校园送礼风依然比较盛行。从原因上分析便可得知,刹校园送礼风,只惩治收礼的教师,效果十分有限。
  家长给教师送礼,教师主动索取的现象虽有,但并不多见;更多见的是家长主动向教师送礼。一则,许多家长认为,教师为教育学生的确辛苦,周末、过节还要在群里解答问题,送点礼物以表达家长的谢意。二则,认为教师收了礼,就会对孩子更上心,能为孩子换取到更多关照和锻炼的机会;礼送得越多,能为孩子换来的“实惠”就越多。三则,有家长看见身边其他的家长都送礼,担心孩子在学校受到不公正待遇,为避免孩子吃亏,于是“跟风送礼”。
  教师收礼,很大程度上是被部分家长“惯”的,是一些家长把社会上的不良习惯和行为模式带到了校园。近年来,不时有教师因为收礼而受到了严肃处理,但未见有家长因为送礼而受到处理。“按下葫芦又起瓢”,只处理收礼的教师,不处理送礼的家长,家长“围猎”教师的格局没发生改变,是校园送礼风屡禁不止的根源所在。
  狠刹校园送礼风,不能顾了这头丢那头,不能只顾着惩治收礼的教师,而放任纵容送礼的家长,而需统筹兼顾,加大对收礼方、送礼方双方的整治力度,才能取得整治的良好效果。一是坚持两头兼顾、堵疏结合,既要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又要积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重建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二是对收礼和送礼者都要打击和惩治,形成不敢送和不敢收的震慑效应。三是送礼风在“名校”表现突出,其背后反映的是家长希望孩子能得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因此要加大教育资源投入,让优质教育资源不再是稀缺品,给家长的“爱子心切”降降温,消除家长向教师送礼的动因。

更多

热门关键词:收礼 校园 教育 向秋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