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伍星:“剪刀手”并没有实质威胁百姓的信息安全

2019-09-17 05:03:49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9月16日,北京青年报采访了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裴主任表示,这一说法是“伪安全概念”,指纹本身就很容易泄露,拍摄剪刀手照片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指纹泄露的风险。...
  作者:伍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称,拍照时比“剪刀手”会泄露指纹信息,造成安全隐患。“1.5米内拍摄的剪刀手照片就能100%还原出被摄者的指纹,在1.5米—3米的距离内拍摄的照片能还原出50%的指纹,只有3米以上拍摄的照片才难以提取指纹。”(澎湃新闻9月15日)
  9月16日,北京青年报采访了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裴主任表示,这一说法是“伪安全概念”,指纹本身就很容易泄露,拍摄剪刀手照片并没有实质性的增加指纹泄露的风险。用户不必过分担心自身的指纹信息被他人通过照片利用。
  换言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泄露指纹信息的渠道千千万万条,不差拍照这一条。大家大可在拍照时继续快乐地摆出剪刀手。“剪刀手”新闻能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不过是因为网络等新型传播手段,加速了伪命题的扩散,加之部分群体的刻意解读,引起公众不必要的恐慌。
  首先,指纹的使用场景大多在实体设备上,隔空复制指纹的意义不大。以指纹、人脸为代表的生物识别技术本身就具有易复制性,读取和复制指纹、人脸信息并没有太大难度,难就难在如何能够接近当事人的生活场景。回想我们使用指纹和人脸的设备,如手机和门禁等。试问,当今“机不离身”的各位又给了指纹盗取者几次使用机会呢?
  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以动态效果为必要条件。因此一个静态的二维指纹的实质用处是不大的。举个例子,大家都有过在智能手机上录取自己指纹的经历,此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挪动手指,目的就在于尽量获得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指纹信息。人脸信息也是如此,笔者宿舍楼下的人脸识别系统,从来不会因为一张脸部特写而开门。
  在智能化终端不断发展的今天,对公众安全负责任的公司一般都会采用多渠道验证的方式。包括指纹识别在内的生物识别技术不过是验证步骤中的一环。在用户一端,除指纹验证外,诸多支付软件都会使用动态短信加以确认。特别是在涉及到大额交易时,为确保是本人操作,更有时刻变动的交易码保驾护航。在平台端,也加入了诸如人工验证、大数据风险控制和设备冻结等辅助验证功能,保障用户的账户安全。
  据了解,现行的大部分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手段上都极易被突破,在安全管理人员眼中,一般只作便捷的身份识别,而不能将其看作一种完备的安全验证技术。当事人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时,更应提高安全意识,辅之以其他技术手段。
  作为安全工作者,需要做的不是告诉普通用户如何去防范根本不可控的未知风险,引发群体恐慌,更应考虑如何完善商业信息系统和设备安全性,为公众打造更加舒适快捷的智能体验。

更多

热门关键词:剪刀手 百姓 安全 伍星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