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丁家发:“扶人不怕被讹”应为好心人兜底保障

2019-10-01 04:42:5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扶人被讹”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今遇到老人摔倒,很多人都不敢帮扶,唯恐“被讹”而惹上麻烦和纠纷。河南这名好心人刘福波之前扶人被冤枉还挨了打,但他路...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9月25日,河南新乡辉县一名八旬老人骑三轮车摔倒受伤,脚部受伤流血不止。上班途中路过的好心人刘福波上前把老人抱到路边,帮忙清理伤口并拨打120。刘福波表示之前扶过一位老奶奶结果被冤枉还挨了打,但帮人不应该怕讹,不要想太多,先把人救了再说。(9月28日澎湃新闻)
  “扶人被讹”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如今遇到老人摔倒,很多人都不敢帮扶,唯恐“被讹”而惹上麻烦和纠纷。河南这名好心人刘福波之前扶人被冤枉还挨了打,但他路遇八旬老人摔倒,还是不怕被讹,毫不犹豫先把人救了再说。此举彰显见义勇为精神,值得点赞。笔者认为,尽管如今社会道德风气有所好转,但“扶不扶”依然是社会现实问题,值得社会各界反思。
  其实,大部分老人及其亲属都是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对施救的好心人能表达感谢和感恩之情。但确实有极少数老人摔倒被救助后,不但不去感恩,竟然反过来诬陷施救者,要求对方赔偿医药费、营养费、护理费等费用。如果索赔的数额较大,双方最终或许要对簿公堂解决纠纷。不少民众因担忧“扶人被讹”的潜在风险,路遇老人摔倒或需要救助时,通常会选择视而不见、绕道而行。但也有一些像河南这名好心人那样,把担心放在脑后,先扶人救人再说,这种大无畏的见义勇为精神,体现了满满的正能量,当然值得鼓励和褒奖。
  然而,扶人暗藏“被讹”风险,毕竟大多数人会有所顾忌。救助老人时的情况比较紧急,或许施救者的好心人没有留下足够的现场证据,来证明自己扶人是救助行为,一旦被老人或其亲属讹诈,往往是有理说不清,不仅要遭受经济上的重大损失,还要牵扯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处理由此引发的纠纷。这种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一粒老鼠屎带坏一锅粥”,导致很多民众路遇摔倒老人会“望而却步”不敢扶。因此,采取措施为见义勇为的好心人兜底,才能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心,即便被讹也不会有诸多的麻烦和纠纷,更多的民众才有勇气去扶摔倒的老人。
  笔者认为,遏制“扶人被讹”现象,根治“扶不扶”的焦虑,还要从法治层面考量而“对症下药”。一方面,司法机关应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讹诈行为,为见义勇为者撑腰,对恶意讹诈好心人的行为予以严惩,并加大讹诈者的违法成本,涉嫌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让有讹诈冲动的老人及其亲属在权衡利弊之下,不敢去诬陷施救的好心人。另一方面,对见义勇为的好心人,政府部门不仅要大力予以褒奖,还应采取必要的兜底保障措施,如设立“救人基金”给被讹者提供医药费垫付和代为赔偿等,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不让他们“流血又流泪”,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风气。
  相信,随着民众整体文明素质提升,加上有兜底保障和法律法规的严格约束,“扶不扶”的问题便迎刃而解,老人摔倒后就会得到身边人的及时救助。

更多

热门关键词:扶不起 老人 保障 丁家发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