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百家争鸣 > 列表

江德斌:全面“禁野”后野生动物养殖需退出机制

2020-03-07 03:08:1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目前,我国各地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几百种,龟鳖类、毛皮动物、蛇类、鹿类、鳄鱼类、蛙类等养殖业已形成集约化生产,食用动物产业的从业者约626.34万人,创造产值1250.54...
  作者:江德斌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政策突变下,全国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陷入一片迷茫。这个有的有着数千年养殖历史、有的随改革开放发展壮大起来的产业;这个多为民间自发、政府鼓励和引导的产业,突然间像断了线的风筝,面临着“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重大问题。“一个病毒,把养蛇产业逼上了绝路”有蛇业养殖户说。也有甲鱼养殖户似乎看到了希望。业界呼吁,尽快明确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名目,尽快拿出禁止上市交易的野生动物处置办法和对养殖户的补偿办法。(3月5日第一财经)
  据初步调查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很可能是野生动物传染给人类,并造成人际传播引起的,社会各界对滥捕滥食野味行为深恶痛绝,集体要求予以禁止。此前,全国人大通过决定,明确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全面禁野时代。不过,各地存在野生动物人工繁育产业,全面“禁野”之后,这些养殖行业、存量的养殖野生动物如何处置,则就成为了一大悬念。
  目前,我国各地人工饲养繁殖的野生动物种类多达几百种,龟鳖类、毛皮动物、蛇类、鹿类、鳄鱼类、蛙类等养殖业已形成集约化生产,食用动物产业的从业者约626.34万人,创造产值1250.54亿元。可见,全面“禁野”对食用野生动物产业的从业者打击很大,面临产业消失、失业、转型等风险,需要尽快出台细则,厘清究竟哪些野生动物可食用,并对相关产业的处置予以明确,建立科学有序的退出机制。
  近日各地纷纷出台地方禁食野生动物法规,并制定颁布《可食用动物名录》,但存在标准不一,《名录》混乱的问题。比如深圳市规定鳖、乌龟等也在禁食范围,引起社会广泛争议。3月4日,农业农村部紧急发布通知,明确中华鳖、乌龟、牛蛙等不入禁食名录,缓解了大众和养殖户的忧虑,但仍然存在其它食用野生动物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出台全国统一名录,令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产业有章可循。
  有些野生动物人工繁育是合法的,属于政府鼓励和引导的产业,养殖户拿了人工繁育许可证,但现在情况变了,面临被取消的困境。在《决定》出台后,现存大量的野生动物,养殖户不能吃、不能卖、不能杀,继续养殖又非法、又花钱,成本也不合算。如果不尽快解决存量问题,或将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诱发养殖野生动物的大量非自然死亡。
  因此,基于环境保护、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综合考虑,应尽量减少养殖户的损失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采取多措并举的方式,解决养殖食用野生动物的存量问题,比如国家收购、经济补偿、动物园收养、科研需求、科学放生、生态修复和物种恢复等。同时,各地应尽快出台支持相关产业的养殖户转型、再就业政策,帮扶被取消养殖资格的从业者,顺利转入其它行业,以解决其生计问题,免去后顾之忧。

更多

热门关键词:野味 禁止 养殖 江德斌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