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鹏伟:“带娃费”提醒子女要有感恩之心
作者:宋鹏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近日,“男子离婚后被判赔丈母娘16万带娃费”引发热议。2010年,苏某和李某登记结婚,婚后生一子由孩子外婆方某照料。期间,李某主动出具承诺书,表示要支付岳母每月3000元。2019年,2人离婚。去年,方某将前女婿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承诺的带娃费。法院一审判决李某支付总计8万多元带娃费。(《华商报》10月17日)
准确地说,是夫妻二人都被老人告上法庭,前女婿须承担一半的“带娃费”。能够走到这一步,显然与两人离婚有直接关系,但也进一步明晰了一个事实——老人带娃,并非天然应尽的义务。
现实中,这样的极端情况极少出现。那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老人帮衬子女带娃,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加之受到“隔代亲”的影响,又担心儿孙受罪,很多老人参与看娃的热情还特别高。从现实情况来看,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很多也确实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带娃,于是在上学前的这段时间,往往选择让父母来照顾幼儿。毕竟,除了可以节省一大笔费用,还不必担心虐童等情况发生。可以说,尽管双方或许都没这么想,但事实上是将老人当做了免费又可靠的保姆。就像拿着父母的积蓄买房,大家都是如此,也就很少有人去反思其中权利义务的边界,更不会觉得有何亏欠。
从法律上来说,除非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父母无力抚养,否则祖父母、外祖父母对未成年人没有抚养的义务。这意味着,老人完全可以不管,看娃只是情分,而非义务。事实上,因为给子女看娃,也让很多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不堪重负:做饭、洗尿布、哄睡、早教……更不必说,如果有多个子女,有的还要了二孩。
照顾你,还要照顾你的下一代;免费打工,还要拿出退休金贴补家用……即使不考虑法律规定,哪怕老人心甘情愿,作为子女,至少也应当感到愧疚与不安,在体力、精神和金钱上尽可能减轻他们的负担。如此,才更符合事情的本质——对别人的帮助心怀感恩,而不是理所当然,甚至动辄挑剔不满。
是亲人不假,但没有义务。这样的常识,需要通过案例来普法。以新闻中的例子来看,老人或许根本没打算要这笔“带娃费”,但由于小两口离婚,加之前女婿曾出具过书面承诺书,她便有了讨要这笔费用的动机。双方的关系,成为雇佣关系,并有“劳务合同”佐证,所以得到了法院的支持。其实,就算是在婚姻内,老人同样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传统文化中,“我给你带娃”的另一面是“你给我养老”,可事实上如今很多老人靠的是退休金,而非子女的完全赡养。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年轻人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既要揣着明白,给老人减负,更不能装糊涂,理直气壮地“啃老”。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许卫兵:开会玩手机,敬业精神在哪?
周志宏:服药减肥莫随意
关育兵:银行都改变了,APP不能再“傲慢”
用黄金制1000粒米扔进黄浦江 节约粮食不是博
郭喜林:11名员工替公司贷款被诉还贷冤不冤?
让拖欠工资“黑名单”发挥强大震慑作用
尹玥力:从《长津湖》中汲取“三气”
叶金福:企业设“妈妈岗”是一种多赢
叶金福:消防通道“被挡”不能每次总靠众人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