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蓬国:“二舅”治愈不了我们的精神内耗
作者:李蓬国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二舅”火了。7月26日,视频《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登上各大平台热门榜,B站播放量已破千万。“二舅”平凡而有力量的人生故事,感动了无数人,特别是80、90后,因为他们中相当部分人生于农村、居于城市,有着浓浓的乡愁。“二舅”独特的人格魅力,更是赢得无数人的高度赞扬。
作为一名80后,一个离开了农村的“农二代”,我也深深地被“二舅”感动,并且联想到我那同样平凡而伟大的父亲。但在感动之余,又清醒地认识到,“二舅”可以感动我们于一时或者一段时间,但终究无法治愈我们的精神内耗。
我之所以提出“二舅治愈不了我们的精神内耗”,并非为了“唱反调”,或者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希望大家能够趁着“二舅”这个热点,客观冷静地思考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精神家园”问题,并且认真研究破解之道。唯有如此,才不枉“二舅”火了一把。
先来说说为什么“二舅”火了并且感动众人。《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是由UP主“衣戈猜想”在B站发布的,讲述了“二舅”的人生故事:二舅自幼聪明,成绩优异,但因为高烧被村医误打几针而落下残疾,后来他自学了木工手艺,一瘸一拐地行走在乡村间,靠这门手艺养活了自己和养女。二舅用自己的各项技能为乡亲们做了很多好事,成为全村所依靠和信赖的人。虽然二舅失去了一些非常重要的人生机遇,但他从没觉得遗憾,连对那个导致自己残疾的村医都没有怨恨。在人生这场“牌局”中,二舅虽然没有糊到一手好牌,却硬是把一手烂牌打好。
该视频发布仅一两天时间,播放量就破千万,引发广大网友观看和纷纷留言点赞。其中,热度最高、获得20万个点赞的留言是“这期视频的文案,真是看几遍也看不够的,愿称其为一种冷峻的幽默感。看似置身事外淡淡地叙述,偶有玩笑话穿插其间,文字背后的情感却足以动人至落泪。配合上几乎不加额外修饰的镜头画面,这部视频便不再是普通的视频,更像是一部萎缩的纪录片,一场时长极短的电影,似乎有些乏善可陈,匆匆而过转眼就迎来结束,这又何其像是‘普通人的一生’。”另一位网友留言道:“不要光赞美高耸的山峰,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该留言获得2万个点赞。
这两位网友强调的是,“二舅”的一生,只是“普通人的一生”,其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件,但正是这样真实存在、平凡而伟大的“二舅”,令我们异常感动和钦佩,并且心生向往。如何“过好这一生”,如何“接受平凡”,如何“与自己和解”,如何“做一个人”,“二舅”的人生选择、人生故事,无疑给了我们很好的“参考答案”。人们被二舅的自强不息打动,更被他的乐观豁达治愈。
可是,从另一个角度讲,“二舅”之所以一夜成名并感动无数人,恰恰说明,这样的“二舅”已经越来越少了。倘若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这样的“二舅”,或者我们大多数80后、90后、00后,都是跟“二舅”几乎一样的人,那么,我们就不必依靠“二舅”来治愈精神内耗,因为我们也跟他一样,不存在“精神内耗”,而是有着淳朴、美好的精神家园。
广大网友、后辈之所以被“二舅”深深感动,无疑是因为他“精神丰盈”,有着自己的完整、健全的精神世界,而现在有些人则变得“精神荒芜”“穷得只剩下钱”“掉进钱眼里”;因为二舅“精神自洽”,自强自立,乐观豁达,而不少人则陷入“精神内耗”“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活成自己讨厌的样子”。
那么,为什么我们未能继承“二舅们”的衣钵,而是走向“精神内耗”?归根到底,是由于我们没有完全做到“两条腿走路”,而是“物质之腿”一往无前,拼命赶路,顾不上、等不及“精神之腿”,导致心理失衡、进退失据、人生失去方向。
当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在的人们,跟“二舅”等老一辈比起来,虽然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但生活压力要大。对于客观存在的经济压力、生活压力,必须正面解决,而不能依赖“鸡汤”“精神胜利法”,否则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2015年,一篇《博士回乡笔记》引发热议,其中反映的农村“空心化”问题,以及不少农村人用物质衡量人的价值等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回不去的乡愁”,说到底是由于人的精神家园失落。
中国的先哲说:“人是天地间最为贵者”,西方的哲人说:“人是万物的尺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斯洛指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疑包括对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丰盈的精神生活的追求,都应该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无论是乡村振兴还是城市发展,都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涵盖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的全面发展、精神家园重建等内容。
“二舅”虽然治愈不了我们的精神内耗,但也提醒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更加注重精神家园重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开创物质丰富、精神丰盈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这样的社会才更加温情。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杨丽娟:读懂“认真工作,老实做人”八字内涵
袁文良:游泳场馆当设“亲子更衣室”
让异地就医便捷高效,群众满意才是硬道理
周志宏:“急救地摊”善莫大焉
丁家发:“老年病”为何盯上年轻人?
周志宏:整治好评返现 是该用“重典”的时候
殷建光:把周劼炫权炫富作为反面教材吧!
“十件大事”彰显中国文化浩荡前行文明正澎湃
张天放:党员干部“沉下去”基层治理“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