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田间地头不是形式主义的“走秀场”
作者:朱波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贵阳一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专家铺地毯下地”的视频引发网友热议。一网传视频显示,在贵阳举办的玉米田间交流活动上,为迎接前来做技术交流的专家,活动方砍掉玉米铺设地毯,农业专家在参观玉米种植情况时,脚踩地毯一直走到地中心。对此,贵州省农科院内部权威人士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田间铺的并非地毯,而是土工布,下雨后路滑,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铺设的。
出于对专家尊重,大雨过后,在泥泞的农田中查看玉米生长状况,着实不利于专家开展工作,基于此,把快要成熟的玉米砍掉,用“土工布”为专家铺平一条通道,本无可厚非,没有必要上纲上线。但据相关报道显示,该活动每年8月底都会举办,是贵州各地研究玉米育种科研人员近距离观察、参观优秀玉米自交种的机会。更不用说,农业专家大多有过不少农田经验,常年与土地打交道,遇上泥泞的土地、糟糕的路况等更是常事。即便是田间泥泞,主办方也可以准备一次性雨鞋等物资。说到底,这种孤高自傲“脚踩地毯观察玉米”行为,仍是形式主义在作祟。
看看“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高温下栽赔杂交水稻的样子。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袁隆平就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常在最热的季节,尤其是水稻扬花期,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顶着大太阳,他总是把自己的身躯躬成90度以上,脸贴着带刺的叶片,或层层叠叠稻浪,一手拿放大镜,一手拿镊子,在稻田里一个一个的找杂交水稻的育株……此时此刻,既没有人为他撑伞遮阳挡雨,更没有人为他用“土工布”铺设通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为解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作出了突出贡献,有力回答了世界“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更为世界和平与进步树立了丰碑。
田间地头不是形式主义的“走秀场”。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保障,被寄托了丰收的希望。而常年跟土地打交道的农业专家,理应是“大地之子”、农民的“贴心人”。只有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沉下心去,多出“一身汗”、多踩“两脚泥”,才能在确保秋收之“实”的基础上,多收集、挖掘优异玉米种质资源,进而因地制宜地扩大再生产,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魏芳:企业设“开学假”是一种多赢之举
干部沉迷打赏网络主播,世上没有后悔药
李蓬国:床板是“床上用品”?勿要侮辱智商
游德福:乡村振兴,农业产业融合化发展先行
男友退役女友车站求婚,这是爱的“仪式感”
廖卫芳:月饼“生日”岂能“乱标注”
周志宏:盲盒升级为戳戳箱,监管不能慢一拍
学生自带床板上学,调查和追责一个都不能少
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