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别让“应试导向”带偏“中考体育”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我国冬奥首金获得者杨扬将目光聚焦体育中考,她建议要谨防体育中考走偏、确保考试公平,同时做好科学研判,拒绝“应试”导向。(3月5日中国青年网)
眼下,随着国家体育中考制度的改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加码”中考体育分值,有的把体育中考分值提至50分或70分,有的甚至干脆“一步到位”,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同分值”。笔者以为,此举是顺应改革之需,固然令人欣喜,但需注意的是,也要防止“应试导向”带偏“中考体育”。
可以想见,随着体育中考分值“加码”,不仅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会更重视学生的体育教学,家长也会跟着动员起来。体育课不再只是课程表上的“体育课”,而是实实在在地走进课堂;“每天锻炼一小时”也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被更多学校列入“办事日程”。中考体育分值“加码”,成了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有效“助推器”。
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中考体育分值“加码”后,在具体的操作上应避免将体育学科再引入“应试教育”的老路上来。在学校,体育教师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需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强化训练,安排大量的课外锻炼项目,很多学生不得不在完成文化学科作业的同时,还要完成额外的体育作业;在家里,家长在操心孩子学业成绩的同时,还需留出时间督促孩子完成每日的体育锻炼,甚至必须完成每日考评。若是如此,不免又成了孩子的一项“课业负担”。
因此,笔者以为,要防止“应试导向”带偏“中考体育”,还需“家校合力”。一方面,学校体育应严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既要严格按照课程编制开齐开足体育课,又要合理安排、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切忌动辄以布置大量“体育作业”来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客观对待孩子的体育成绩,既要鼓励孩子力所能及地进行体育锻炼,又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生活,切忌采取过激的方式“逼迫”孩子进行体育锻炼,更不必走上把孩子送入培训机构的老路。
中考体育要达成的目标是,学生们都能认真地学好运动技术,让学生获得体育运动知识、形成运动技能、得到体质锻炼、养成终身锻炼习惯的主要阵地,并将他们的学业成绩科学地呈现在体育考试里,促进体育教育培养“终身体育”的人,热爱体育并一生健康幸福的人。笔者以为,这才是国家中考体育制度改革的本意和初衷。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游德福:耄耋兄妹常互访,人间亲情很珍贵
程振伟:考研8次未上岸,不妨换一个思路
奋进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希望中奔赴美好明天
曹灿辉:7点前早餐半价,柔性和善引导该借鉴
“熊孩子”谎报火警,批评教育和赠试卷还不够
周志宏:聊城让洁净成为每个市民的行为习惯
创作更多有筋骨有温度的文艺作品是永恒主题
盘活乡村“沉睡资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探望权自动履行承诺书》是未成年人权益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