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华凌:“网红”景区走向“长红”的“八字秘诀”
作者:许华凌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吴国平观察到,2023年春节以来,中国各大景区客流复苏:“网红”小镇、国潮打卡点人潮涌动,优质民宿一房难求,各种美食卖到缺货……“Z世代”消费群体崛起,为旅游业带来了新机遇。但他认为,“网红”景区走向长“红”,还需“无中生有”与“精雕细琢”。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黄金周,中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国内旅游收入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由此可见,旅游人数陡增并没有拉动旅游消费的大幅度拉升,表明旅游业可以“精雕细琢”的地方还有很多,可以充分挖掘实现“从无到有”的空间还非常之大。这就要求文旅部门和景区要精准抓住客群,用微雕的思维找到新的切入点,在“精雕细琢”和“从无到有”上下大功夫、实功夫、苦功夫和足功夫。
对旅游业来说,“人山人海吃红利,圈山圈水收门票”的时代已经过去,文旅行业进入了创意研发的时代。当地文旅部门和景区一要深入研究“网红经济时代”旅游者需求,注重旅游者的参与感和表达欲望;二要注重文旅产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原始、真实、多维的文旅品牌;三是立足当地文化优势进行创意研发,倾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旅密码”。要久久为功地在旅游资源、旅游服务、旅游配套设施、文旅内涵、产品创新、质量保障等多方面进行“精雕细琢”,这才是吸引和留住游客的关键。
在“精雕细琢”的基础上谋求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精的创意和“从无到有”的发掘。事实上,我们国家历史悠久,任何一个地方,哪怕是一个小城镇、小乡村都有自己的文化基因,只要去挖掘,都是有可以讲述的历史、文化故事的。一是对当地文旅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科学地整合和优质地创新,使其符合现代的营商逻辑和模式;二是要重视网红元素的设计、塑造和传播,通过引爆网络擦亮自己的文旅品牌;更为重要的是厚植旅游文化的“当地沃土”,以当地的深厚文化涵养、推动和提升自己的文旅产业。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大的软实力,也是能够持续吸引关注的最大优势。如何把地方文化的魅力充分、有效地了发掘和展示出来,是文旅部门和景区面临的真正考验,是文旅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真正动力和关键所在。各地在建造自己的旅游景区时应该赓续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基因,以当地“文化沃土”涵养独具自身特色、不可复制的文旅产业,这才是当地文旅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正确路径。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深化文旅融合,推动当地文旅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必须对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厚重丰富的文化资源进行“精雕细琢”,深入挖掘文化底蕴进行创意研发,实现“从无到有”的升华,建设属于自己的“不可复制”的文旅品牌,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助推文旅产业走得实、走得稳、走得久,步入佳境、走向“长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周志宏:这个“建议”不一般 不能被忽略
廖卫芳:谁来保护消费者的“差评权”?
15天必须出院,别让“土政策”伤了群众获得感
高校招聘出现洗碗工,真与读书无用论有关
网恋女友竟是抠脚大汉,如此闹剧何以重上演
一教师因赌博被开除公职的重磅警示
郭喜林:读懂人生的酸甜苦辣
王伟鹏:这样的“内卷”越多越好吗
游德福:深夜翻门入景区,怎么看都像偷摸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