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夫:破解智能客服“不智能”需综合施治
作者:井夫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记者调查发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日益成熟,部分商家为降低用人成本,纷纷推动电话客服、在线文字客服“智能化”。但不少所谓“智能客服”使用时却往往“答非所问”“不解人意”,有些还甚至成了商家为回避消费者直接维权投诉而设下的障碍。(4月22日《江海晚报》)
眼下,随着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各种“智能服务”也随之应运而生,“智能客服”就是其中之一。但据线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2%的消费者表示遇到机器人“答非所问”“不解人意”的问题;23.6%的消费者表示无法找到人工客服或人工客服存在“踢皮球”等现象。可见,智能客服“不智能”现象确实很常见、很普遍。
众所周知,智能客服“不智能”现象的普遍存在,不仅会抑制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而且也会导致智能客服沟通不畅、反应滞后、答非所问等现象,这势必会使“智能客服”在消费者心目中大打折扣,继而影响消费者的满意度,破坏消费环境。
因此,笔者以为,要破解智能客服“不智能”,还需“综合施治”。首先,相关部门应通过分析客户的语言习惯、常见问题等,建立相应的数据分析和智能识别系统,或采用更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从不同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升系统的应变与识别能力,避免客服系统不服务、智能客服不智能、人工客服藏得深、客服电话难打通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相关部门不妨将企业客户服务纳入消费者满意度评价体系,并定期开展检查测试。同时,企业应将客户服务作为产品和服务的延伸,畅通消费者诉求传达渠道,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其三,企业隐藏客服按钮、取消人工客服等行为,在某些程度上是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监督批评权。因而,亟待建立具体的客户服务行业标准,包括客户服务时长、智能客服优化标准、人工客服设置及服务流程、消费高峰的客服处置、紧急事项能够人工客服“一键转接”等内容。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企业智能客服还需努力提升自身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通过优质的服务赢得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赞誉,这才是最好的“服务”。
只要多方发力,通过加强监管,技术跟进,建立评价体系和行业标准,再辅以优质服务,就一定能有效破解智能客服“不智能”现象的发生,让智能客服真正实现“智能”服务。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周志宏:捕兽夹接连“咬人” 法治亟须“出手
郭喜林:“四个通办”精髓是人民公安为人民
郭喜林:要像修复文物那样修复人生
游德福:让凡人善举像阳光照亮齐鲁大地
许卫兵:成都环城绿道拆绿还耕,监管为何无力
王雪婷:党员干部要做到慎独、慎微、慎初
严把“入口关”,落实从业禁止制度保护好孩子
郭喜林:不要刻意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周志宏:遏制婚俗陋习 倡导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