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宏胜:“以出身论英雄”,该不该淡出人们视线
作者:沈宏胜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日前,(2023年6月12日星期一《工人日报》“以出身论英雄”,学历歧视为何有禁不止?)刊发一文“以出身论英雄”,学历歧视为何有禁不止?读后,令人“叹为观止”。社会发展到今天,怎么还有这种事?“以身份论英雄”,该不该淡出人们的视线?
有业内人士指出,激烈的就业竞争加剧了学历歧视,不仅违背了就业公平原则,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人岗错配。更有专家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强法律保障,推动出台反就业歧视法,同时构建以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选评机制。用人单位应制定科学的人才甄选方法,注重考察人岗匹配度。
就业事关民生。原本我国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压力大。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158万人,比2022届增加82万人。有道是,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从大学生求职的愿望看,更多地选择到一线城市,北上广的代名词,也由此而运生。不可否认的是也有选择到三线四线城市去。毕竟一线城市竞争激烈。
然而,事实并不是那么简单。我国的就业岗位少求职的人多。我国曾经推行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其目的和意义,让更多的求职人员实现创业和就业。可有用人单位以出身论英雄,搞就业歧视,真的让人很沉重。我们反对就业歧视,也不是今天才说的,早就有之。难道非得等我国出台反就业歧视法,这种现象才能改观吗?
企业单位招聘用人,需要人才这一点毋庸质疑,也无可厚非,谁不想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但以文凭或者所谓的专业对口论英雄而设置门槛,那么这样的招聘就有点本木倒置了。正如记者采访报道一样,学历限制的不断“细分”,帮助企业提高了招聘效率,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人岗错配,严重有悖就业公平。公平公正,这是人们的共同意愿。
以身份论英雄,表面上看,企业招聘选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良才,但实际上与我国用工制度不相匹配与整体就业环境不吻合,也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不一致。企业招聘选的是“真材实料”,而不是“纸上谈兵”,更不是人岗错搭配。比如,有一名求职者嘉欣,在大连一所“双非”院校(即非985、211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读大四,读书期间的履历堪称丰富:获得学校一等奖学金,在知名会计师事务所、世界500强企业等单位实习。然而,这名求职者一共投递了60多份简历,均石沉大海。相反,那些在985学校读书的高中同学,很轻松地就能过网上申请。再则,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超八成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因学历在就业过程中受到过歧视。
倘若,让这样就业歧视继续行将下去,那么我国就业环境如何能改善,众多的求职者何以求职,社会何以安定和谐?人最基本的愿望就业都不能达到,那么谁给失业者提供帮助?若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从我国立法开始,尽快出台反就业歧视法。让更多的求职者不因就业歧视而失业,让社会多一份关爱。同样也给就业设置门槛的企业敲个警钟,不能因就业歧视而面临诚信危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丁家发:“空调刺客”上门宰客,监管在哪里
周志宏:“女工受伤致残获赔10万” 就这么了了
游德福:弘扬端午文化,筑牢家国情怀
周志宏:独居老人需要更多关爱
许卫兵:劝退中考,别止于问责班主任
游德福:“点单式”服务谱写便民惠民乐章
郭喜林:有感于聊城职业技能大赛荣获5枚金牌
法律长出“牙齿”才能遏制乱刻乱画歪风
郭喜林:父亲节,我收到了儿媳的666元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