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让孩子体验“工地生活”事小意义大
作者:魏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7月27日,在广东惠州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项目上,一名建筑职工给工友的孩子们讲解模板支护工序。当天,中建四局安装公司工会组织开展“候鸟飞来 安心守护”主题活动,邀请部分在外地的职工子女来到工地,看望坚守岗位的父母,让孩子们在感受劳动辛苦的同时,增进对父母的理解。(8月3日《工人日报》)
众所周知,“工地生活”是一种艰辛的生活,工地劳动者们往往是夏日冒酷暑,冬日顶寒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可以说,工地生活的艰辛只有工地劳动者才能感知和体会,一般人很难想象“工地生活”到底有多么的不易和艰辛。
尤其是对于工地劳动者的孩子,他们从小就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环境中,至于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有多少艰辛,他们压根就无从知晓。有的孩子甚至以为父母在外打工很舒心,赚钱很容易,因而,每每父母把辛辛苦苦通过打工赚来的钱给孩子花费时,有的孩子竟然一点也不懂得节省,不是大手大脚,就是花钱如流水。这无疑既不利于孩子的感恩教育,更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而让孩子体验“工地生活”,这就完全不一样了。让孩子走进工地,通过切身体验“工地生活”,就能让孩子真真切切地看到自己的父母每天是如何在工地里度过的,工地工作有多少辛苦就能一目了然,这对孩子显然是很有触动的。
相信,通过“工地生活”的体验,孩子一定“收获满满”,不仅能体会到父母“工地生活”的不易和艰辛,而且还能从“工地生活”体验中学会感恩、学会节俭。当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体验“工地生活”,也无形之中让孩子学会了成长,这对孩子的将来是大有裨益的。笔者以为,这样的“收获”是拿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可见,让孩子体验“工地生活”之举,事小意义大。
希望各地不妨多多学习和借鉴让孩子体验“工地生活”的好做法,让孩子多些“劳动体验”,多些“吃苦体验”,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在类似的“工地生活”体验中学会感恩、学会成长。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廖卫芳:打击“不合理低价游”亟待“法律亮剑
游德福:迎向风雨,筑起牢不可摧的精神长城
丁家发:智慧公厕要尽量方便如厕者“方便”
尚凡:刷手机过斑马线或被罚款,是爱不是害
广州动漫星城未成年人集会,别挑战公序良俗
游德福:对“剩菜盲盒”,须“悠着点儿”
佳木斯要建方舱医院,专款专用要有新内涵
于若欣: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
游德福: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