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打击“号贩子”需有更多“好办法”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江苏省宿迁市市民王女士为治疗女儿眼疾,每隔3个月就要到医院复诊。王女士吐槽说:“300元一次的专家号我从来没自己挂上过,只能花900元从‘黄牛’手里买,一年要多花2400元。”(8月26日《工人日报》)
一直以来,“号贩子”就如“打不死的小强”,如影随形地游荡在医院的各个角落里,游离在患者的身边。他们在医院周围,通过多种非法手段,获取专家医生诊疗的号源,并加价转让牟利,从中获取高额利润。“号贩子”的这种不法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了医院正常的就诊秩序,破坏了医院的公平就医环境,而且还严重损害了广大患者获得医疗服务的公平权利。可以说,打击“号贩子”已是势在必行。
据了解,“号贩子”现象的症结在于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就医分级分流的不科学。因此,笔者以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从医疗资源配置入手,改变目前的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的状况,逐步建立科学的分级医疗制度,满足患者多元化的医疗需求,这样才能铲除“号贩子”生存的土壤,为患者提供公平优质的医疗服务。
为此,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方案》,提出优化预约诊疗平台,推行实名制预约,加强退号、失约管理,严厉打击“号贩子”。但笔者以为,打击“号贩子”不能仅靠一个“方案”,还需有更多“好办法”。
首先,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医院要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实名挂号制度、健全的网上挂号制度、多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人脸识别信息系统等,通过织密一系列的防护网,让“号贩子”没有生存土壤和立足之地。
其次,要实施严厉惩处机制。公安部门要加大对“号贩子”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不妨通过列入“黑名单”、追究法律责任等处罚手段,让“号贩子”既付出“诚信代价”,又付出“法律代价”。
其三,要严厉打击医院内部人员与“号贩子”里应外合的不法行为,对倒号牟利的“内部人”一经发现,要严肃查处,从而铲除“利益链”。
此外,广大患者应通过医院的正规渠道预约挂号,绝不向“号贩子”买号,防止经济损失。如果一旦遇到“号贩子”哄抬医院预约号价格等违法犯罪情况,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向有关部门及时报警。
只要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实施严厉惩处机制,严厉打击“内部人”,再辅以患者的及时报警,就一定能有效打击“号贩子”的嚣张气焰,从而让类似“300元的专家号花900万买”的乱象不再屡屡上演,以给广大患者营造一个正常、有序、公平的就医环境。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苗凤军:乡村振兴,河北场景青春飞扬
沈宏胜:打砸酒店是利令智昏
游德福:用好乡土人才,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周志宏:给“陪拍”行业套上规范“笼头”
黄跃成:疯抢食盐背后的问题是什么
叶金福:为高校设“新生独立报到奖”叫好
周志宏:“没做体检就能拿健康证” 问题出在
翟云雪:打造“人才夜市”,升腾“烟火气息”
张艳晓:莫把老百姓当“群众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