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道道禁令为啥“禁”不住田里浓烟
作者:朱波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濂水镇流西河村一位92岁老人因烧秸秆被要求写检讨并处罚金100元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这张照片中,老人手持着一份自己亲自写的检讨书,表达了他意识到错误并愿意接受处罚的态度。
据悉,此事发生后,濂水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流西河村村委会执法主体不当予以纠正,退还100元罚金。镇纪委对主持村两委工作的村党总支副书记黄某给予诫勉谈话,区监委派出濂水镇监察组对李某某工作行为和方式不当给予诫勉谈话。镇党委副书记带领李某某登门向刘某某及家属当面致歉,获得了刘某某及家属谅解。
上了年纪的农民都知道,以前,农户往往是把秸秆拉回家,或用于饲养耕牛、或用于做饭的燃料。如今,原来焚烧秸秆的土灶台渐渐被煤气灶所代替,加上大多数农户现在不再饲养牛羊,传统的秸秆利用方式逐渐被人们放弃。此外,现代科学的秸秆利用方式和意识尚未建立起来,致使秸秆出现大量剩余,无处存放。基于此,农民朋友在午秋收割完毕,习惯性的用“一把火”把秸秆给焚烧了。殊不知,焚烧秸秆既污染空气环境,又破坏土壤结构,更危害人体健康,甚至于滚滚浓烟,还会引发火灾,造成交通事故,威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年年禁烧年年烧,症结何在?毋庸讳言,每逢夏秋季节,上级道道“禁令”,把县乡村组干部,甚至在校教师都“逼到”田间地头去蹲守,却也“禁”不住田里的滚滚浓烟。其结果是:秸秆偷烧了,干部遭殃了,群众挨骂了。可问题的关键是,农民也不想焚烧秸秆,收割后麦茬稻茬很深,以及堆放在田间地头的秸秆既污染水质又影响种植。光靠机械打捆或人力去拉,耽误夏秋种不说,村里眼下多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哪来的人力去拉这个秸秆?即使把秸秆运到企业还得花钱,最终很多农民还是选择“烧了算了”。于是,便出现“9旬老人焚烧秸秆而手持着一份自己亲自写的检讨书”这样的怪事。
道道“禁令”很难禁住田里的滚滚浓烟,关键还得引导农民自觉利用秸秆,如何变生硬的强迫命令为利益引导,科学利用秸秆并使之成为造福群众的一种产业,这样不仅能够将大量的秸秆资源寻找到出路,还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一味让机关干部或代课老师放弃上班或上课时间,同镇村组干部一道,到田间地头死看硬守,实不足取。这一味让岂不是“种了人家的地,荒了自己的田”吗?
变废为宝、疏堵结合,无疑是靠谱对路之首选。毋庸赘述,禁烧秸秆仅凭人海战术去死看硬守不是办法,上下必须齐心协力,给秸秆找个“婆家”,让秸秆成为“软黄金”,让秸秆禁烧在源头上就能得到根本性解决。诸如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通过秸秆焚烧发电厂项目建设、用秸杆发电,或研制肥料、生产饲料等方式,让秸秆变成“金疙瘩”。这就要求地方政府部门要致力于统筹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给秸秆找个好“婆家”,真正让“废物”变成好资源,实现乡村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县长视察无视村民拦路告状,别把问题简单化
游德福:老来聊伴常相守
周志宏:设置“外卖送餐柜”一举多赢
苗凤军:打造教育强国,教师也要做改革的奋楫
每位老师都是一幅画 每个学生都是一首诗
周志宏:优质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
游德福:暖心地毯诠释崇善积德人间真情
大学生贷款培训后自缢,校企合作出现监管真空
已婚男嫖娼法院不准离婚,加重人民恐婚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