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瑞彦:高校测评惹争议?业余测评不必上纲上线
作者:蒋瑞彦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某社交软件“高校评分”刷屏网络,一直以来,对于高校,社会上有各类林林总总的测评方式。但在这份走红的“高校测评”中,很多毕业生和在校生忍不住对母校进行一番点评,不同学校的测评“画风”也是千差万别。(中国青年报11月26日)
在这次的“校园测评”,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对于好的评价言论,校方当然是希望看到和高兴看到的,但对于一些不太恰当和影响不太好的言论,有学校则表示内容没有参考价值,建议多看看官方渠道发布的榜单。也有人认为在校生和毕业生不该随意“抹黑”母校。
在笔者看来,“活了20年,第一次知道番茄炒蛋是荤菜”、“感觉学校一般,我周围都没有多少人上这个学校”、“企图继续冒充尼姑庵”等言论,更多的是其在校生或毕业生出于趣味性和参与感而发出的评价,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主观色彩。再者,这份测评并非出自官方测评,其本身的娱乐性不可忽视。因而,无论是相关学校或是相关机构个人都不必对一份“业余”测评“上纲上线”。
据了解,任何网友都可以在该平台对高校进行评分点评,而且大多数被评高校都是网友自行添加的。对此,这些评论的真实性就有待商榷。不排除是个别网友出于“好玩儿”心态的随意评价,亦是毕业多年的学生,缺乏时效性的评价。借用网友的话“我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做到人人都喜欢呢”。别说是一个人无法做到让周围的人都喜欢自己,更何况是一所学校,一个几万人的团体,影响学生体验感的因素有很多,怎么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满足每一位学子的需要呢?
当然,作为大学教育的主要培养对象,学生的体验如何,还是值得关注和倾听的。虽说是情感性的评价,但也不乏从中折射出了部分高校存在的问题,对于其中一些中肯性的言论,学校还是有必要进行核实,如若真是存在,应进行整改,给学生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对于确实有“抹黑”、恶意诋毁的言论,校方也可以进行核实、追责。除此之外,对于这样一份非“权威性”的测评,着实没必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上纲上线”。
相较于关注比分排名,高校更应该先倾听学生的呼声。评分是靠学生个人的经历和主观感受,有好评肯定就会有差评;相对于追究低分和差评来源,急于洗白学校形象,倒不如坦然的接受每一位学生的评价和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时间和行动自会向每一位学子提交出正确的答案。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教育人竭力为某个品牌跳绳吆喝是何道理
曹灿辉:叫停安全教育强制打卡为何好评如潮
于晓倩:让基层干部永远年轻
“我吃香蕉你吃皮”引争议,儿童读物不能“不
维扬书生:女子洱海裸泳,何以引发众怒
殷建光:给善心穿上“保暖”,让善举规范扬帆
张艳晓:必须认清扒掉这些个五花八门的马甲
廖卫芳:为开设“小哥医院”点个赞
张子道:践行"四下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