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华:清明节中向阳而生的中国精神
作者:宁海华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又是一年清明节,说到清明,大家往往联想到阴霾多雨的天气和祭拜先烈的哀伤情绪,正如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还如那句,“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落雨、祭扫、伤心、哭泣是清明节的关键词。
然而,清明节也是春潮涌动、万物生长的时节,是柳枝轻舞燕飞忙、可堪芳草更芊芊的美好时候,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表达着缅怀先辈的孝与诚,也寄托着对生命的崇高敬意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它是一种既敢于向下扎根也敢于向阳而生的中国精神。
追忆先烈,涵养向上的精神之根。不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这是初心的力量,是民族的精神之根。缅怀先辈,回忆亲人在世时的种种温暖时光,想想他们的尊尊教诲,督促我们做更好的自己;祭扫英烈,追忆那些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献出宝贵生命的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重温他们浴血奋战的感人事迹,让红色故事传承发扬、薪火相传、世代铭记,让红色精神督促我们赓续前行。
亲近自然,感受生命的向阳而生。春雷响,万物生,放下工作,抛开杂念,和亲朋好友赏春踏青,欣赏莺歌燕舞、柳绿花红,聆听泉水叮咚、百鸟争鸣。我们生逢美好的时代,山河无恙,烟火寻常,这是先辈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不热爱,也没有理由不去为了这时代创造价值。我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也创造生活,万物向阳生,这是生命教给我们的道理。
时代在变化,清明节传统习俗也随着变化,比如,我们现在提倡更文明的祭扫方式,菊花祭、网络祭被大众认可和接受,比如我们组织更多的红色参观、展览等,比如许多家庭趁着清明假期出去游玩、享受生活。不变的是,人们对生命和生活的热爱,不变的是文化的传承和赓续,不变的是慎终追远、向阳而生、勇毅前行的精神力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张朔川:理论之树,实践之果
李永波:品清明时节 悟干部成长
李蓬国:3岁孩子被从22楼扔下,恶母须严惩
曹灿辉:让孩子拥有呼朋引伴快乐时光
朱波:让“无名烈士”英名永存
徐蕾:让基层考核“瘦瘦身”
殷建光:我们用什么在清明祭英烈?
袁文良:莫要回头看“摔碎的茶壶”
“投资理财”群除了被害人都是托儿,别当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