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镝:莫让“精神溜号”带偏“实干节奏”
作者:王鸣镝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到点打卡下班,随后手机关机或静音,工作消息概不回复;工作懈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当前,职场中“出勤不出力”“人在心不在”等现象引人关注,一些上班族虽然身体还在工作岗位上,但心早已“溜号”。在一些机关单位,这种不实际离职但也不努力工作的“精神溜号”状态在一些年轻人和非领导职务干部群体中同样存在。他们为何对工作失去激情?(4月22日 半月谈)
从“我不会”百般推脱的“绝不多干”,到签到积极、钻研考核的“算计满满”,部分“精神溜号”的干部,不仅污染了奋斗精神,更带偏实干节奏。更有甚者,不仅自己不干,还冷嘲热讽干事之人,破坏了风气、磋磨了士气,其危害不容小觑。
归根结底,“精神溜号”的干部就是精于算计、计较得失的“利已主义者”,在不违反各种考核纪律的情况下,习惯性做“仰卧起坐”,拒绝急难险重任务,拒绝各类加班,不开动脑筋思考工作,从而达到“少干活、多获利”的目的,如此精致利己的歪风邪气,实则是骨子里是“作风病”。
究其“精神溜号”背后,有部分干部得不到认可与尊重,滋生职场倦怠,精神缺钙惹的祸;也有部分单位职场环境风气不正,公平性欠佳,导致干部对职业发展失望埋下的根,更有职业规划不清晰,生活无目标甩出的锅,滋生了“精神溜号”的土壤,沦为了作风病“顽疾”。
“治顽疾还需下猛药”。根治“精神溜号”,重在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要发挥头雁效应,真抓实干,示范带动,营造敢于担当的良好干事氛围,更要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在不断完善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上,严格奖优罚劣,用最直接的方式激励鞭策干部撸起袖子加油干。
然而,“精神溜号”却不是个“黑色幽默”,值得每一个领导干部高度重视、自查自纠、引以为戒。杜绝“精神溜号”,既需建立健全“能进能出”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更需强化“德能勤绩廉”综合考核,构建好监管的“天罗地网”,营造起干事创业良好氛围。而唯有旗帜鲜明地亮剑“精神溜号”的干部,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倒逼“溜号”的干部真正动起来,才是对实干者最好的保护和尊重,才能让担当实干蔚然成风。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廖卫芳:让“佩戴安全头盔”成为一种骑行习惯
武艳君:把准党纪学习教育的“宜”与“忌”
曹灿辉:“老年餐桌”进商圈好
朱波:“以旧换新”切忌简单化“一刀切”
陈镜伊:不当空想家 争做实干家
粮库近万吨玉米不翼而飞,“硕鼠”从何而来
朱波:向涉企乱收费行为说“不”!
曹灿辉:麻辣烫店开18天关门?别跟风
霍力伟:念好“三字经”,争做优秀党员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