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救命神器”AED扫码使用不可取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有博主发视频反映,9月9日,海南海口汽车西站有一名乘客晕倒,周围人在救援中找到一台自动体外除颤仪(AED),但发现需要扫码才能使用,而且最终未能开箱成功。一时间, AED如何方便使用,引发社会关注。(9月21日《工人日报》)
AED是自动体外除颤仪的简称,是有效抢救心脏骤停者的一种仪器。据了解,心脏骤停者的抢救,最重要的是在最佳救治时间“黄金4分钟”内,通过心肺复苏术和电击除颤,使心脏恢复正常运作。之后,救治每延迟1分钟,患者的死亡概率将提高7%—10%,若患者在倒地10分钟内得不到有效救治,生还概率将十分渺茫。
而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死于心脏性猝死的人数估计为54.4万人,猝死的原因多数是突发心脏病导致的心搏骤停。这说明,在公共场所配置AED真的很有必要。
但据了解,不少地方配置的AED,竟然需要扫码才能使用,这让急救人员情何以堪?试想,如果急救人员扫码开箱一时开不了,或者手机网络不稳定无法扫码,那岂不眼睁睁地望“AED”兴叹?可以说,AED扫码才能使用,这不是“救命神器”,而是“要命神器”。如此,公共场所配置AED还有必要吗?
其实,早在2021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的通知。其中明确规定,要推进公共场所AED配置,做到显眼、不扫码、不上锁,方便公众寻找取用,避免错失抢救时间。可见,AED扫码才能使用,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更是在拿急救患者的生命“当儿戏”。
因此,笔者以为,要规避AED扫码才能使用,还需从改变管理模式入手。相关部门在配置AED时,不妨采取“AED进箱不上锁”的管理模式,让急救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开箱并取出AED,为需要急救的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切忌人为设障,耽误宝贵的救命时间。
AED是“救命神器”,不是“要命神器”。只有确保AED在关键时刻能够“打得开、拿得出、用得上”,才能真正发挥其急救的应有作用。希望相关部门能听取民声,及时整改,让AED成为“救命神器”,而非“要命神器”。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宁海华:你们勇敢的样子,真美!
维扬书生:提高契约精神,让“陪爬”有“景”
尚凡:给差评遭上门威胁,监督权岂容践踏
“喝弱碱性矿泉水能生儿子”是在收智商税
宁海华:“一路N方” 多重守护在路上
李璐:以党纪学习教育筑牢党性根基
宁海华:党纪学习教育须久久为功
王毓:基层减负小切口 制度规范硬约束
赵怡萌:当西游经典照进选调生的基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