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华:“AI公务员”来了让人工智能为政务赋能
作者:宁海华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人工智能发展迅猛,正在影响各行各业,DeepSeek大模型技术火爆全球,根据相关报道,北京市多区已开展实践探索,将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政务服务平台等接入部署DeepSeek大模型,近日,深圳市福田区宣布70名“AI公务员”正式上岗,应用于公文处理、民生服务等多元场景,引发广泛的讨论。
对于“AI公务员”,我们应该正确看待。AI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生产生活,人们正在探索AI多种用途,也在热烈讨论AI的深刻影响,有人用DeepSeek写编程、寻医问药,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大大提升政务服务效率,也有人担心“AI公务员”撼动公职人员“铁饭碗”。人工智能发展大势所趋,“AI公务员”上岗是科技赋能政务的全新体现,与其担忧“AI公务员”抢饭碗,不如坦然拥抱AI,并学会驾驭AI。
善用“AI公务员”,公务员群体要抓住能力提升的机遇。“AI公务员”能够快速处理海量数据,精准执行标准化流程,在证件办理、行政审批等领域,已经展现出显著优势,让群众享受到“秒批秒办”的便捷服务,为政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效率提升。此外, AI拥有海量数据和技术分析,也为公务员提供了强大的决策支持。但“AI公务员”并非万能,难以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所以我们要做好人机协作,使用AI更善用AI,将AI技术融入日常工作,抓住能力提升的机遇,让AI成为我们的帮手和助手。
技术再先进,也不能忘记政务服务的初心。正如网友所言,再智能的算法也计算不出民心向背,再高效的模型也模拟不出基层冷暖。“AI同事”的到来,将我们从大量重复性、标准化、繁琐性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一些需要创造力、情感交流和复杂决策的工作。我们要从简单的“办事员”转变为规定流程和拟定服务场景的“设计师”,要从面对突发事件的“执行员”转变为分析原因、平衡利弊、下达指定的“决策者”,要从群众的“管理者”转变为倾听群众诉求、提供人文关怀、化解矛盾纠纷的“服务者”。
在数字化浪潮中,让人工智能为政务赋能,我们要主动拥抱AI技术,共同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蓬国:探索的三重境界
刘苏怡:乡音振兴曲:产业兴 建设美 治理善
张艳晓:自我加压”?莫让减负打回“原形”
艾才国:别让“12345”成为许愿池
杨汇瑜:乡村振兴需要“扎进泥土中的高跟鞋”
龙晨悦:平板量具生产基地迎来管理新篇章
武艳君:党建领“绣”护绿城
王毓:让实干者轻装上阵
霍力伟:让“轻装上阵”成为干事创业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