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袁文良:不妨给高校更名热泼点冷水

2016-01-30 19:50:3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近些年来,高校更名之风愈演愈烈,有些高校还以“提升教学质量”等为理由,称更名是“为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资料显示,6年来我...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近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正式发布了《关于2016年教育部拟批准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从中人们可以看到:此轮共有39所高等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将更名或升格。

  近些年来,高校更名之风愈演愈烈,有些高校还以“提升教学质量”等为理由,称更名是“为了主动适应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资料显示,6年来我国先后有472所高校更改了校名,占高校总数的23%。而从更改后的名号来看,不外乎以下四类:一是从市走向省、从省走向华东、华中、华南等;二是从“专科学校”升格为“学院”“大学”;三是以“信息”“科技”“理工”“工商”等综合性的热词代替原来的“纺织”“气象”“农业”“机电”等单一性的专业词;四是原隶属某高校的独立学院与母体脱钩,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本科民办高校。无论哪一种,更名转身前后相比,其名号一个个越来越大气,一个个越来越响亮,一个个越来越综合。

  实际上,高校更名也并非坏事,有个顺口响亮的名字会在发展壮大中更加顺利,特别是一些经过多年追求与发展、教学质量与科研能力都达到一定水平的专科院校,也的确有更名升格的必要。但众多高校扎堆更名升格华丽转身,不得不让人们产生疑问:校名的“高大上”,能代表其教育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已经更改了校名的高校,有不少学校是“换汤不换药”,专业设置、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高校的更名热泼点冷水甚至叫停,引导那些热衷于更名转身的高校在强修内功、发展内涵上下功夫。

  我们都知道,每一所高校,都有其各自的定位,在长期的发展积淀中,校名已成为代表高校本身的文化形象符号,承载有厚重的校园文化和教育梦想,凝结有几代人集体奋斗的心血。可以这样说,一所高校的校名就是它的无形资产,与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风格等紧紧地融合在了一起,成为高校的最重要标志。现实也已经证明,一些高校在岁月的变迁中,其校名早已深入人心,成为其招生、就业、科研能力、学术水平的“金字招牌”。所以,一所高等学校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随意更名,否则容易失去自己的传统与特色。在当下生源下降的情况下,更不要有通过更名来提高生源的幼稚想法。否则,新生到校后说不定会产生一种“受骗”的感觉,对自身的发展更加不利,对大学精神的凝聚也更加不利。

  南宋伟大诗人陆游曾写下这样的名句:“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其意思是说:你如果真想学习写诗,就应多花点时间精力在写诗以外的方面。作为高校,名字的“高大上”,并不代表师资力量、学术成就的“高大上”,所以与其追求名字的华丽惊人,还不如下功夫狠抓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让自身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自身的文化内涵得以丰富,让自身的科研活动取得成果。

更多

热门关键词:冷水 高校 更名 袁文良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