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勇:论“本”的阅读量别忘了“机”不可失
作者:李云勇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6本。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上升了5.9个百分点,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6%,较2014年上升了1.0个百分点。(4月19日《人民日报》)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说,从这次统计来看,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近六成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以“本”统计阅读量,这个统计方式根本不科学,严重落后时代。
以“本”统计阅读量忽视了不同读物的要求。比如一本儿童读物,可能字数不到100字,要父母读给小孩听。一本初高中漫画读物,字数甚少,可能只有数百字。一本成人读物,字数50万字,这三者能等量化比较吗?或许有的成年人和小孩一起读书,或者某些人喜欢看低年龄段读物,他们的阅读量能和同龄人正常的阅读需求一起比较吗?
以“本”统计阅读量可能严重地名不副实。比如很多人不喜欢读书,甚至瞧不起读书人,但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是,他们却鼓励孩子多读书,喜欢买书,却是孩子用或装饰家庭用,往往束之高阁,或者只翻了几页,那也能算阅读一本吗?世人都知道一个朴素道理:“书非借不能读也”,购书量可以从各类书店获得,但是购书量能等同阅读量吗?
以“本”统计阅读量是漠视数字化时代。我统计了一下,2015年,《明朝那些事儿》看完电子版,《清朝那些事儿》只翻了数页电子版,没有到书店购买书籍。如果按照“本”计算,我是连国民人均阅读量都不够的。但是,我每天的阅读量,保守一点估计,应该在10万字以上,怎么也够得上“一本”成年读物吧,这难道不能算一天读“一本”?
以“本”统计阅读量是漠视多样化阅读。阅读时我喜欢同时做两样事情,一边网络阅读,一边开启手机听视频新闻。在我心中,那种听视频新闻就相当于某种程度的看,的的确确增加了我的知识量,怎能不可以算阅读呢?盲人摸字,小孩听大人念书,都可以算阅读,正常人听视频就不能算阅读?想想科学奇人霍金等人遭遇,没有这个道理吧?
以“本”统计阅读量,可能简便快捷,但是远远落后于时代,根本无法反映真实的全民阅读情况,这样的统计数据就算不是假大空,也跟现实存在巨大的误差,只会误导世人。手机、平板、电脑等可以阅读,别人购买的书也可借阅,难道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不知道吗?以“本”统计阅读量,你自己相信吗?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如何取信于人?为了避免贻害世人,不务实的阅读量统计还是早点歇菜了吧。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练红宁:社区博物馆能否办成夜读书吧
醉江南:“蒜你狠”重出江湖何以能“上头条”
醉江南:“最严赔偿”别成游离监管的“马后炮
李云勇:“无房落户”让外来工有更多的获得感
为啥电台女主播无照能办舞蹈学校?
郑三营:守望中让“梁氏家风”积厚行远
曲征:手机端得稳,良知却丢失
练红宁:铁路快餐能否创出自主品牌
许瑞姿:政府建设 也应注重“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