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灿辉:如何破解青少年参加“山寨赛”的无奈?
作者:曹灿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泉州市区新门街胭脂巷口“中国青少年艺术节大赛”的宣传广告吸引着许多过往家长的注意。这项赛事在泉州办分赛今年是第六年,它往届主办方中的“中国艺术家协会”和“中国教育事业促进会”,竟是刚刚被国家民政部曝光的山寨协会。部分家长要么没有想过主办方是否是山寨协会,即便知道,也觉得无所谓。(4月27日东南网)
家长让孩子学习艺术,“明知山寨也参赛”,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理,家长有让孩子成才的焦虑,看到人家的孩子学习了艺术,参“赛”得了“奖”,就想着自己的孩子也要“看齐”,参“赛”拿“奖”,至于“赛”是否“名正”,“奖”是否“名符其实”,也就顾不得那么多了。另一方面官方举办的青少年艺术大赛“正规赛事”不多,家长和青少年很少有选择的余地,“明知山寨也参赛”,更多的是家长和青少年一种现实的无奈。
山寨协会举办艺术“山寨赛”是不合法的。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艺术“山寨赛”收费缺少合法监管,“坑你没商量”也极有可能;另外,艺术“山寨赛”的比赛规则、评委专业水平、公开公平制度等等也值得怀疑。面对艺术“山寨赛”,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对其依法予以叫停查处,这当然是顺理成章的思维,也非常必要。
然而,青少年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通过正规的艺术比赛检验并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并没有错误。青少年多参加艺术比赛,就会找到艺术感觉,比如,青少年学习舞蹈,只埋头苦练,不登台表演,是很难找到舞台感的。叫停青少年艺术“山寨赛”, 青少年参加合法艺术比赛的“机会”并没有增加,检验其艺术水平的正规“平台”还是会不够,虽然其解决了青少年艺术比赛的合法化问题,但是并没有解决要满足青少年参加艺术比赛需求的合理化问题,这种办法虽正确但并不完美。
破解青少年参加艺术“山寨赛”的无奈,不妨来点求异思维。除了监管艺术“山寨赛”外,还要从家长和青少年参加艺术比赛的切实需求出发,增加“供给”,多开展艺术正规比赛,探求各种各样满足其需求的思维形式。比如,将青少年艺术“山寨赛”加以“改造”,使其成为正规的比赛;中小学校自己多组织学生艺术比赛,多给学生上台表演的机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青少年活动中心多开展艺术竞赛,让青少年多多交流才艺。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少年艺术“山寨赛”没有市场,何乐而不为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曲征:以找工作为幌子的骗局为何能够得逞
钱桂林:别让网络节日裹挟着铜臭气
李兆清:高校“替课族”,不妨算算人生账
曹灿辉:给孩子吃“聪明药”,不聪明
李六合:对“乞讨村”不能放任自流
郭喜林:《老炮儿》获“脏烟灰缸奖”耐人寻味
李忠卿:嫖娼被抓,老汉可否隐私保护?
繁荣校园文学:给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翅膀
曲征:说好的“学区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