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振伟:“高考经济”别让高考心理跑偏
作者:程振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2016年高考已经进入最后的倒计时。在考生和家长紧张备战的同时,名目繁多的“高考产品”已提前“登场”——励志服饰、状元餐、保健品、高考房……商家围绕着考生的衣食住行,深挖“高考经济”。一些考点附近的宾馆,不仅房价成倍涨,甚至还要求必须七天起订。(5月30日,新华网)
“高考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有需求自然有供给,而且其背后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凡经济尚可的中国家长,到了一定年龄,很多人生活围着子女转。为了孩子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花重金购学区房在所不惜,到了高考临门一脚的时候,为临场发挥做好最后的后勤保障完全可以理解。但过度的“高考经济”,只会让高考对孩子失去额外锻炼价值,甚至制造不必要的不和谐社会情绪。
励志服饰、状元餐、保健品、高考房,无非是围绕高考学生的吃穿住行搞营销。为了高考拿出最佳状态,吃好喝好住好交通便利当然有必要,但打着 “励志保健”的名头做着迷信意淫的勾当,不仅实际效果未必会好,而且过度夸大了高考在人生中的实际价值。高考是能力测试,不是道士做道场,家长希望通过励志状元之类噱头的心理暗示,让孩子“信心百倍”,既是臆想,又是在对孩子进行“投机教育”。其实高考既是选拔考试,又是人生历练,而且考试过程本身就可能有不确定因素,之前通过包办式的密封圈养,有时可能会让学生遇到意外时反应迟钝,甚至会导致发挥失常。
笔者最担心的还是,“高考经济”会在学生中产生“不平等的暗示”。商家通过包装炮制出价格不等的“高考产品套餐”,结果导致越是家庭经济好的学生获得更多便利,或得到更多“照顾”,虽然效果未必如设计所想,但毕竟住的离考场更近。教育上的拼爹已经够多,在购买学区房人为促成择校之外,又多了一项“拼爹”,经济能力更好的家庭也拼起了“高考产品”,高考经济正是投了“教育拼爹”之机,让部分孩子感到“自己被照顾”,还有部分孩子感到“自己被遗弃”。“高考经济”赚的是钱,测试的却是考生的家庭经济承受力。试想农村孩子在城里高考,大多享受不了“高考产品”带来的便利,是否导致人为的“考试机会不均等”?
“高考经济”提供的是“高考产品”,剔除状元保健等迷信意淫元素,的确有高考房离考场更近的人为便利,但其实际作用更多是心理暗示。其实每到高考当地政府都会在交通环境上进行管制,高考产品造成的实际差异并不太大,但其中透出的“高考拼爹心理”,和溢出的潜在“不公平”社会情绪,很可能会对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还是希望社会和家长更加理性,为参加高考的孩子做好足够后勤保障之外,多一份淡定和从容,做好适当的心理疏导,让他们明白高考除了是一次考试,还是一次人生历练,就像以后的人生一样,首先还得靠自己。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醉江南:禁撕书、吼楼勿一厢情愿“弹琵琶”
郭喜林:为成都“儿童公益街”放歌
李森:办事还收“辛苦费”,何必来为官?
吴雪萌:没公车不下乡,治腿软还需制度硬
李兆清:关怀贫困儿童,不能光靠“社会妈妈”
曲征:“撸袖献血”为济南增添靓丽风景
侯文学:换硬币调戏警察,莫把法治当儿戏
苗凤军:银行ATM吐出练功券谁是谁非需弄明白
礼让行人的司机该不该被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