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醉江南:禁止“有偿补课”勿像“小孩玩家家”

2016-08-04 14:08:28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有偿补课由来已久,虽然禁令频出,但却似乎从未绝迹。每到假期教育部门就会出台禁止“有偿补课”的文件,已成为假期必发的通知,让很多教育...

  作者:醉江南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016年7月中旬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早在去年6月份,教育部就印发了《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提出6条禁令。尽管国家各级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但有偿补课的现象却屡禁不止。(扬子晚报8月2日)

  有偿补课由来已久,虽然禁令频出,但却似乎从未绝迹。每到假期教育部门就会出台禁止“有偿补课”的文件,已成为假期必发的通知,让很多教育工作者有了视觉疲劳,具体治理效果怎么样?只有教师和教育部门比较了解情况。 “有偿补课” 禁令已像“小孩玩家家”一样,说了也没有人听,值得拷问。

  教师“有偿补课”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一个见怪不怪、又无能无力的诟病。从法律规定而言,《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都明确禁止有偿补课。教育部为此也出台了不少相关规定,如2014年初,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其中划定的“师德红线”中,禁止有偿补课赫然在列。去年6月份,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提出6条禁令。此番重提“有偿补课”,不仅意味着诸多法律规定并未落到实处,还意味着“师德红线”和“6条禁令在实践中失之松垮。以此为背景,“为期3个月的治理中小学有偿补课和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自查工作”能否“药到病除”,显然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凡事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找到病根,对症下药才可药到病除,但教育部门每年都一厢情愿干自己的事情。其实每次发布类似禁令,不少中小学老师都示反对和抵触。老师们以工资待遇低为有偿补课辩解看似理由正当,却经不起推敲——老师如果真的热衷于有偿补课,完全可以去市场化培训机构就职,提高教师待遇固然是禁止有偿补课的必要条件,但显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实际上,比教师待遇更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家长为何对有偿补课趋之若鹜?原因很简单,应试教育模式中分数使然。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中,优质师资注定是稀缺资源,如果真的叫停有偿补课,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恐怕都难以接受。在有需求就有市场的现实价值观面前,禁令本身无疑面对着巨大挑战,故如此“有偿补课”自查工作让人不免扑哧一笑,“孩子玩家家”也不过如此。

  无论从维护正常教学秩序,还是从重塑师道尊严来说,禁止“有偿补课”都师出有名。不过,要想真正使禁令显示出威力,关键还在于配套措施的跟进,需要与民意、环境结合。“有偿补课”的治本之策自然是以素质教育取代那种围着分数转的应试教育。近些年来,相关主管部门已着力推进这项改革,但这不可能一蹴而就。当下而言,刹住有偿补课的歪风,关键要让相关规定“带电”,严肃处理违规者。当然,家长也应回归理性,不能一味地让孩子上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在面对部分学校和老师的不正当行为时,也要敢于说不。总之,猛药治理有偿补课,可能会一时起效,但肯定不会去病根,保证不再复发,所以要多管齐下,否则治标不治本犹如“小孩玩家家”般简单化。

  可见,禁止“有偿补课”任重而道远,须教育改革和制度执行齐头并进才可。

更多

热门关键词:教育 补课 孩子 醉江南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