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之:减少用人干预方能消除“保饭碗”式考证
作者:张楠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为了职场“安全感”,今年48岁的黄佳,30年来边工作边考了100多个证。这些证书,除了成人自考的大专毕业证、本科毕业证、硕士毕业证;还有各式各样的资格证书:会计师资格证、高级经济师、高级培训师……奇葩的是还有一个“证婚人”证书。为何考那么多证?黄佳说,他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多才多艺,无非为了保住或选择一个更理想的饭碗。(11月22日《广州日报》)
很多工作,并非有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就可以胜任,但如果没有那本证书,所有的人又都会陷入深深的焦虑。比如不少需要与电打交道的企业都需要电工,虽然大家都知道有电工证的人未必能做好电工工作,但如果做电工工作的人没有电工证,不仅企业不放心,监管部门不允许,企业的员工、客户等所有可能被企业用电安全影响到的人,也都会焦虑不安。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某个人能否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试一试就能很容易作出判断,对此,最有发言权的其实是企业。可是,就企业之外的人而言,判断某个岗位上的人专业程度的最便捷、有效的方法,就是一纸证书。所以,虽然向求职者伸手要证书的角色大都是由用人单位来扮演的,但对这些证书有需求的,其实是其上级主管部门或行业监管部门。换言之,是与监管等有关行政部门或相关行业组织对证书的需求,及其对用人单位用人权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干预,催生了用人单位对各种证书的需要。
市场活力的激发,在于赋予市场主体尽可能多的自主权,而市场主体的自主权,最主要的就是用人的自主权。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进一步推进,用人单位对用人自主权的需要必然会进一步增强,任何不必要的对用人自主权的干涉,都会对用人单位市场活力产生或多或少的干扰,从而影响市场经济的整体运行效率。国家对此早有清晰的认识。近几年,国家陆续取消了数百种职业资格认证,这不仅意味着数百种职业不必再“持证上岗”,更意味着政府有关部门不再对与这些职业有关的用人单位的用人权进行干预。
知识决定命运,但证书并不决定知识。当所有的用人单位都面向市场而生存时,在生存压力之下,其对于人才的选择和甄别,是根本不需要什么证书的——企业要生存发展,必然要在相应的岗位上使用最适合的人才,否则就只有死路一条;高校要生存发展,也必然要在相应的岗位上安放最优秀的人才,否则也只有死路一条。而这样的人才,都不一定是证书最多的人。
考证30年,黄佳考到手的很多证书已经进了博物馆。希望未来有更多的证书彻底进入博物馆,让市场主体去自由地选择其所需要的人才,也让那些优秀却无证的人才得到最好的岗位,优化人才配置效率,激发企业与人才的创新活力,让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忠卿:脚踏两只船,风险可控吗?
“金孔雀”余旭:让英烈永远活着……
曾德凤:动物被标签化的苦恼
张楠之:停产治霾,逼死企业还是逼出创新?
薛建勇:无臂小伙买房受阻折射人性制度缺失
白墨:“怀孕护士跪地施救”是医者仁心的样本
李六合:城管“民生地图”值得借鉴
白墨:“互联网+”催生高校“跑腿经济”新理
“‘聊效’甚微的官员公开手机号” 是一场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