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潘金莲”:导到老,学到老
作者:王金梅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北京时间11月26日晚,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颁奖典礼在台北举行。冯小刚以《我不是潘金莲》问鼎最佳导演。(中国新闻网11月28日)
《我不是潘金莲》用荒诞怪异的故事,以黑色幽默的方式直击现实问题,是一部严肃的“官场现形记”,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看过电影的人都说,最佳导演奖颁给冯小刚是众望所归的。金马执委会主席闻天祥透露,冯小刚胜出“最佳导演奖”没有什么争议,因为评委们欣赏他如此名气和如此年纪下还可以挑战传统习惯,值得鼓励。无论票房高低、好评与否还是能否入奖都不是冯小刚所能预料的,他仍然要“义无反顾”地选择“冒险”,只因他对电影怀着一颗赤字之心。
拍了很多年的电影、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之后,冯小刚完全可以“按着套路出牌”,可以说他的经验就足够他“吃一辈子老本”了。以冯小刚今时今日在华语电影界的地位,信手拈来、随便拍一部电影便可以对观众“呼风唤雨”,轻而易举就占据中国票房的“半壁江山”。但是他却并没有沾沾自喜于“既得的成功经验”里固步自封,而是跳脱了经验的束缚与绑架,带着拍摄“处女作”的心态,以一个“初出茅庐”的导演身份,开始了《我不是“潘金莲”》的拍摄,小心翼翼又精益求精。
我们总喜欢说:“活到老,学到老。”可是,又有多少人这样做了?恐怕没有多少人真的可以不忘初心地坚持做到这一点吧。怕苦、怕累、怕失败。尤其是当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就更不愿意去“学习”,因为“学习”就意味着“尝试”,“尝试”就可能“失败”。很多人都害怕“功亏一篑”而热衷于“坐享其成”。成名于贺岁片,受益于商业片,年近六甲,冯小刚不怕“晚节不保”也要坚持“导到老,学到老”,拍摄文艺片,革自己的命,从零开始。他是这么想的,也确实这么做了。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无论叙事、构图、选角都挑战了传统,可以看出冯小刚“导到老,学到老”的决心与诚意。从保守的角度出发,所有的人都在反对,冯小刚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地开创性地选择了圆形画幅,边学编导。“圆形画幅”对于导演冯小刚和摄影指导罗攀而言都是全新的东西,他们就一边钻研一边拍摄,在尝试中进步,在进步中成熟起来。文艺片对于商业片出身的冯导而言也是全新的领域,他就慢慢摸索,认真学习,有借鉴也有创新。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将金马“观众票选最佳影片奖”和“最佳导演奖”双双收入囊中,收获专业评委与观众的双重肯定——就是对于一个成熟导演坚持“导到老,学到老”最珍贵的褒奖。
其实,冯小刚的学习不是从《我不是潘金莲》这一部电影才开始的,在此之前很多电影他都在坚持“导到老,学到老”,只是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是他“学有所成”的一个表现。从贺岁片的轻松喜剧转到沉重悲伤的《1942》,他就在努力学习如何实现自我的突破,虽然票房惨败但也能看出他是用了心的,只是还没理清自己内心诉求与观众感受之间的关系。《私人定制》,同样是贺岁电影,他选择了不同以往的拍摄方式,票房与口碑两极分化,只是因为他在学习自我创新的路上还不够成熟,失败在所难免。磕磕绊绊一路,“导到老,学到老”的心不变,冯小刚喜欢和自己较劲也和“旧经验”较真,终究还是“学成归来”,向观众也向自己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导到老,学到老”,坚持初心,放得始终,他为华语电影届注入了一股清流。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网红小松鼠胖成龙猫,未必是好事
曾德凤:生活中应对“垃圾人”
程振伟:“买房成功论”需反思
生物园幼虎遭戏谑,伤人该谁负责?
郭喜林:小伙子抢红包输200万值得反思
李忠卿:玩手机不过马路,过马路不玩手机
郑文芝: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根文化”
关育兵:“逢5毛取1元”的惯例可以打破
曾德凤:生活圈里你要以夸为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