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迟到互扇耳光”隐伏“暴力育人”观念
作者:白墨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据甘肃当地网友称,甘肃张掖市的河西学院学生因为迟到一分钟,被教师要求互扇耳光后才能正常上课,涉及学生有十多人。教师模样的男子更是表示“你不扇我扇你了”。12月8日晚间,甘肃省教育厅通报称,已关注此事,并责成涉事学校“连夜调查”。(12月9日 中国青年网)
众所周知,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在上学期间被先生打了戒尺,而后再也不迟到。虽说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中,适度的体罚学生是有效的、必须的,但甘肃河西学院一位老师因学生迟到,让学生两两互相打脸,如此体罚还是有点“过”了。这不仅会给学生带来身体上的痛苦,甚至会给他们留下难以消弭的精神创伤。“让学生互扇耳光”作为一种失范行为,隐伏着育人理念的迷失与错位。
视频中显示,一名老师一面口称快扇,一面要求学生互扇,而当学生犹豫时,该老师还扬言:“你不扇,我就扇你了!”更让人气愤的是,到视频后期,这名老师亲自上阵,掌掴一名女生,向其他同学示范。不得不说,这位老师一手炮制的体罚赋予了掌掴一个新的实施形式,令人记忆深刻。如此为人师,真是难言“人类灵魂工程师”,甚至连起码的为人师表、立德树人都谈不上。教师无权打人,更无权授权打人。“让学生互扇耳光”的老师让人愤怒,被掌掴的学生如此“听话”,也着实让人悲哀。
按理说,“打耳光”教育的时代似乎早已一去不复返了。近年来,教育部门三令五申不得体罚、变相体罚学生。但是仍有个别教师有恃无恐地抡起体罚的“大棒”,对达不到自己要求的学生毫不留情地动“私刑”,并美其名曰“为了学生好”。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但育人关键还要看如何引导。这些老师遇到问题偏爱用“短平快”的方式甚至是暴力的方式来“教育”学生,也就自然为“暴力育人”提供了生存的空间。
或许有人将“暴力体罚”的个案上升到教师群体的素质低下,这显然是以偏概全的错误看法。其实,坏的是人不是职业,教师的职业本没有错,错就错在身为老师的人的素质低下。不可置否,老师让学生互扇耳光的行为无疑是十分过分的,但教育部门和学校更应从这一行为中得到深刻警醒。
利用身份优势和教育特权对学生进行“暴力育人”,表面看或许见效迅速,却难免会因过激行为而“误人子弟”。由此可见,“暴力育人”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更不是合理的教育方式。愚以为,唯有教育从业者实现教育观念的重塑和更新,方能真正走出对“暴力育人”的畸形迷恋。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杨剑锋:李小璐遭网络诈捐 判刑是标杆
李忠卿:以裸照抵押贷款是条不归路
曾德凤:避险也可能有风险
苗凤军:醉驾案件企事业单位占五成说明了啥?
甘传炳:有多少能读懂“厚德载物”?
别让拖欠工资绊住农民工回家过年的脚步
袁文良:闲议“养不教父之过”
吴雪萌:用机制为留守儿童织就关爱之网
李兆清:为英雄而歌,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