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全:三十四年挡不住人们的春晚情结
作者:江全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说起央视春晚,河北的赵女士一脸激动,53岁的她可谓是春晚的“铁粉儿”:“大年三十儿,最幸福的时刻就是一家老小围坐在一起看春晚!”从1983年至今,央视春晚已经走过34个年头。除夕夜,这份贴心的陪伴从未改变,而随着时代的进步,春晚的“看”法已经大不同了,电视、手机、互联网,想怎么看就怎么看。(1月28日 央视网)
1983年以来,央视春晚已经走过34个年头。一年一度的春晚成为百姓除夕夜离不开的一道盛宴。30多年前,很多家庭还没有电视,有的甚至全村人挤到一起收看春晚。从黑白电视到彩电,再到网络、手机,如今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便快捷的方式来观看春晚。随着时间的变迁,春晚舞台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演员的服装道具、到灯光效果,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印记。
登上春晚舞台的演员,会有许多老面孔和新面孔,但在人们眼中,总有那么多看不够的“老面孔”,还有人们期待出现的“新面孔”。令人捧腹大笑的相声小品、高难度的杂技表演、纷纷传唱的经典歌曲,每年人们都会从春晚中找到口口相传的流行语,吃年夜饭、看春晚,人们在享受阖家团聚的时刻,一年一度的春晚为人们送上了一道文化大餐,给人们留下许许多多美好回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每年春晚,要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十几亿观众的需求,人们也会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观看和审视一台春晚的好与坏,既有源源不断的赞许声,也会有个别的美中不足;既有人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也有人们对百姓生活的体悟。年在人们心中的位置是那么重要,一年的奔波劳碌,来来往往的人群,为了回家过年、为了与家人团聚。除了守岁、吃饺子,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观看春晚,已经成为人们除夕夜的一种习惯和自然。人们期待一年一度的春晚会带给人们更多惊喜,会有更多精彩表现。
三十四年挡不住人们的春晚情结。从上百亿条的短信祝福,到上百亿条的微信红包,足见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但吃饺子、看春晚,成了人们一种不变的过除夕的方式,从中总会收获不一样的快乐和幸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苗凤军:宁波动物园上演新虎口遐想很伤民
甘传炳:给今年的春晚点个赞!
王彬:年味儿真的越来越淡了吗?
袁文良:回老家陪母亲过年
郑文芝:乘坐电梯莫忘“文明”二字
【群众来信】这样的奖励有年味儿
曾德凤:假如人人长生不老
袁文良:利用寒假补齐孩子的“短板”
李忠卿:开房属于隐私,岂可随便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