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之:生命的眼中不该只有严肃的考点
作者:张楠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春节期间,要说是收视率最高的节目,当然非央视春晚莫属。当你只知道吐槽春晚时,衡水中学文科721班同学竟总结出了一份春晚政治考点,走红朋友圈。正月初一早上9点,团委将总结好的知识点发到群里。班主任张老师对此表示惊喜:“我只是建议他们多接触社会,只是提了提,后来也没提醒他们去看,都是他们自发的,这已经很让我欣慰了,更没想到他们会做得这么好。”很多家长则更觉得自豪与骄傲。(2月4日《钱江晚报》)
老师一定是欣慰的,因为学生能从一档晚会节目中看出这么多的考点,正是其平日教育的结果,是老师的成功;学生一定是高兴的,因为自己能总结出这么多的考点,并且得到了老师的赞扬,说明平日里的练习是有效的。
既然老师和学生们能够从一档晚会节目中看出这么多东西,作为旁观者,我们也可以从他们看出东西这一事件看出一些东西来——那就是,这是我们的社会所期盼的结果吗?这是我们希望教育带给我们的成果吗?
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学习的机器,成为考试的机器,因为我们都知道,无论是学习也好,考试也罢,其目的都不是学习和考试本身,而是借此将孩子们培养成才,使其成为一个人,一个能够在社会上谋生、立足的人,一个能工作懂生活的人。能工作,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对社会有益;懂生活,才能为家庭作出贡献,对家庭有益。
懂生活的意义还不止如此,它还意味着一个人能够感知生命历程中的爱与恨、好与坏、欢乐与悲伤,在该笑的时候笑,在该哭的时候哭,无聊的时候尽可以无聊,激动的时候尽情地激动。具体到观赏一台晚会上,就是该感动的时候感动,该大笑的时候大笑,能够听得出优美旋律的优美,欣赏得到绚丽舞蹈的绚丽。
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读《红楼梦》,也能从中读出不同的东西来。所以,全国人民看春晚,有弹有赞有褒有贬,都很正常,有人欣赏到的是绚丽的歌舞,听到的是优美的歌曲,看到的是欢乐的小品,而孩子们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考点,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问题在于,如果一个人能从一台四个多小时的晚会节目中看出这么多考点,那他的心思肯定没有放在欣赏晚会本身上,那么,一个人需要经过怎样的训练,才会忽略掉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将目光完全聚焦在严肃的事物上?一个习惯于“看出本质”的人,还有没有欣赏生命中美好事物的能力?一个没有能力欣赏美好事物的人,算不算懂生活的人?一个不懂生活的人,漫长的人生历程会不会无聊、无趣?
考试不是生命的全部,严肃也不是生命的全部,我无意批评从春晚中看出考点的孩子们——至少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是成功的、优秀的,甚至,他们很有可能还会用高考的成绩来继续证明他们的优秀——我只是担心,习惯了从轻松中看出沉重,习惯了从欢快中看出严肃,他们的生活中会少了很多正常人应该有的东西,甚至将自己自我放逐在正常人的世界之外,自己玩得很嗨,完全不懂他人的怒喜乐哀。这样的人生会很累。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彬:开放代孕 需兼顾法律与伦理
李忠卿:医生带着患者跳槽,谁有精神病?
欧阳常乐:女童掉站台,安全为首多协作
曾德凤:企望别人也不堪
郭喜林:夫妻诈骗受审互推责说明啥?
“鸡年”伊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郭喜林:初二去北京献“熊猫血”令人敬仰
李忠卿:除夕之后,“禁放”就该立即生效
江全:节后上班不忘初心尽快“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