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个孩子都是大厨”是真班级文化

作者:曲征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十一二岁的孩子,在你的眼中应该是什么样子?在巴蜀小学6年级11班,37个孩子,个个是大厨,每个孩子都会20个左右的拿手菜。而这门“手艺”得益于他们从2年级就开始的一项家庭作业。(4月16日重庆晨报)
二年级开始,学做饭成为孩子们固定的家庭作业,四年的坚持,终于让孩子们变成了“大厨”。做饭成为家庭作业,已经变成该班的传统保留项目,也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当初同学们在做这项家庭作业的时候,总是手忙脚乱,不知道先放油还是先放菜,也不知道究竟放多少盐,连煤气灶也不敢使用,家长们也是抱着“不过是应景作业”来看待,他们认为只要做好监管工作,厨房里不起火就行了。但是在班主任坚持不懈的要求之下,家长们才明白班主任这是“来真的”,于是放手让孩子们做菜、做饭。而买菜、准备菜品、准备调料、动手做菜,看上去十分简单,实际上却十分繁杂,这就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以及遇事不乱、做事有条不紊的优秀品质。
做菜、做饭,孩子们感到了劳累与辛苦,由此联想到父母为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饭,他们真的不容易,自然而然就生发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当孩子们看到爸妈吃到自己做的饭菜时,成就感油然而生。
常看到一些学校的许多班级也有自己的“班级文化”,不过是张贴每个同学的誓言:要考多少分数,要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而让学生实实在在、脚踏实地地掌握一项生存技巧的真的不多。班级文化中也有“感恩父母,热爱生活”等等说辞,但是这些不过是大而无当的应景之语,真正让学生通过实践来体谅父母艰辛、体会人间烟火的真的很少。孩子们的课余作业,不过是为提升成绩而在题海里折腾,像做菜、做饭这样的家务活很少有老师布置。
民以食为天。小学生掌握了做饭、做菜技巧,说不定以后真能够成为酒店的“大厨”,为人们的味蕾贡献自己的才华。即便成不了大厨,也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最起码不会像有的大学生那样,离开食堂与外卖,就只能饿肚子。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新闻中的班级之所以产生这么多“大厨”,一方面与其班主任长期不懈的坚持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校长、家长的配合有关。如果学校只是追求升学率,如果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与分数,那么班主任的要求很可能会打折,孩子们也不会都成为大厨。可见,类似“每个孩子都是大厨”这样的班级文化要得以落实,就必须有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予以撑腰。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曾德凤:鱼缸鱼的智慧
郭喜林:大二女生因校园网贷自杀怎么办?
李忠卿:存折还在,存款咋就说没就没了?
李忠卿:你陷入的究竟是传销还是淫窝?
郑文芝:遏制健康谣言传播需权威发声
苗凤军:让河北好家风唱响时代潮
林莹:假冒检察官为什么能财色双收?
电视开机推广告,侵犯消费者选择权?
贾悦:“通过美女主播揽客”请别剑走偏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