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猛:奇葩男女食堂暴露学校缺少担当
作者:王志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重庆市巫山县福田初级中学为了方便管理,分设男女食堂。至于为什么区分性别就能方便管理,校方老师也未说清。(澎湃网)
这样的奇葩校规并不是一次偶然,在此之前,食堂划定“三八线”,男女分区进餐在个别学校已有过先例,其最主要的初衷是防止男女学生进餐时过分的亲密举动,避免学生早恋,但是如此管理显得过于简单生硬。
初高中的学生处于恋爱懵懂期,学校更应该正确引导,而不是一棒子扼杀。而且,如此手段真的就能“刹住”吗?进餐分开了,那课堂上呢?难道还要建立复古式的“女子学校”不成?顾此失彼的校规只会营造“眼不见为净”的假象,充分暴露了教育管理者缺乏责任担当,面对教育能力虚弱的弊病,不愿对症下药,只会采取一禁了之的“休克”疗法。
一禁了之暴露的是 “惰性”、“懒政”思维,且在社会上还有很大的“市场”。遇问题就“急刹车”,甚至不惜“走回头路”,成了个别学校、政府“以禁代管”的惯常手段。“黑校车”事故频发,有些学校不是在安全管理上入手,而是选择取缔,把上下学的安全风险转稼给学生家长,以此规避责任;“毒跑道”问题曝光,个别学校就把自家的塑胶场束之高阁,而不管是否有毒,其实这种思维才是学校最大的“毒瘤”。类似的禁令在校园里层出不穷,有趣的是师长们总能赋予其“高大上”的理由,夏季女生禁穿短裙清凉装是出于“文明着装”、冬季取消户外体育运动是为了“学生健康”、男女食堂划分是为了“文明进餐”,归根结底就是一旦有碍眼之嫌,就大可一禁了之。至于如何落实,如何服众,似乎从来不在学校的考虑范围之内。
“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导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殿堂,除了教授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德育教育,对于学生在求学路上遇到的难题和心结,老师应该加以引导疏解,而不应当简单粗暴的把问题压下去,这无疑是给学生的心灵再“打死结”。对于进餐时出现的问题,学校应该力求对症下药,如果是因为打饭排队混乱,学校可以加强道德教育,张贴文明警示标语,用更加人性化的手段和措施改善就餐秩序;如果是因为男女学生进餐互喂,学校的管理者仅可对个别不当行为加以约束,不能想当然的对男女生的正常交流全部扼杀。“男女同校”是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在北大开创的先河,“男女授受不亲”、“七岁不同席”等封建思想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两性不同的思维模式,注定可以通过思想的交流,碰撞出知识的火花,启迪智慧的灵感。
在校规校纪的制定上,校长、教师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总能为类似的奇葩禁令找到 “恰如其分”的理由,实施起来也不是难事。但对于整个教育体系来说,学校的管理者何时才能树立起责任担当的为师之道,才是真正的难题,而不再过度依赖各种“禁令”的无奈之举。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常看常想父母的好处、长处和难处
关育兵:人体刺绣是一种社会病
【群众来信】让座关涉文明却非强制义务
李忠卿:用脚开车比酒驾更可怕
丁家发:喷漆治违停,“损人不利己”请打住
李忠卿:学生成绩不好,劝退还是挽留?
李兆清:抗战精神,永不熄灭的航标灯
宋鹏伟:别拿他人的利益共享
曾德凤:引领世界的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