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守泰:莫言读了多少书
作者:梁守泰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一
在一次谈到自己过去的读书经历时,莫言坦言:“我曾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因为我读书比较少,所以我的想象力发达。如果我读上三十年的书成了硕士、博士,可能想象力要大打折扣。这个听起来是在调侃,实际上我觉得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短短几句话,莫言用了“半开玩笑”、“半认真”、“调侃”等词语,颇具意味。对这番话,我们姑且当做莫言的一种幽默,一种“自嘲”,虽有一定道理,却不可全当真。莫言在这里所说的“读书少”,当然并非字面上的意义,而是“上学少”的代名词。实际上,莫言不仅读书不少,而且比一般人要多得多。如果莫言真的读书少,那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莫言。
纵观莫言的读书和自学过程,主要的读书时期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家乡生活期间和从军期间。随着人生旅途的变迁,每一阶段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前一阶段属于自由阅读,“逮”着什么读什么,十分痴迷专注;后一阶段则具有明确的目的性,既有自学,也有求学,并且是边写边读,非常勤奋刻苦。
二
从上小学起,莫言就开始看“闲书”,读完了文革前出版的《苦菜花》、《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几十部长篇小说。在那个不仅物质匮乏,精神食粮更是奢侈品的年代,莫言在绞尽脑汁借阅完本村能借到的所有书之后,无书可读了,就看大哥的中学课本和作文。有一段时间,莫言曾跟大爷爷学中医,背诵《药性赋》等医学著作。他还读《新华字典》,从头到尾看了好几遍。要知道,字典的信息量相当大,可谓包罗万象,内容丰富。
辍学之后,莫言成为一个迷恋故事的孩子。他经常到集市上去听书,看乡亲们自编自演的忆苦戏。他特别喜欢听长辈们讲神鬼故事、历史传奇和趣闻轶事。在田间地头、牛棚马厩、热炕头上,甚至在摇摇晃晃的牛车上,都留下了莫言侧耳聆听的身影。对此,他“发明”了一种说法,叫做“用耳朵阅读”。
三
在高密东北乡生活了21年之后,莫言背着四本《中国通史简编》应征入伍。这套由母亲卖掉结婚首饰购买的史书,莫言当然会十分珍惜,认真研读。
在黄县当兵时,莫言于1978年为报考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站岗之余在一间储藏室复习初高中课程,包括政治、语文、数理化,长达半年之久。后因名额取消而作罢,却提高了自己的基础文化水平。他还通过一个战友的关系,看遍了黄县图书馆的所有世界名著。
1979年,莫言奉调保定训练大队,身兼保密员、政治教员和图书管理员三职。为了教学,他“恶补”马列,通宵夜战,认真学习和讲授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课程。部队图书馆有政治、经济、文学、历史等方面的书籍3000多册,莫言如饥似渴,一头扑在“面包”上,除了看不懂的几乎全部看完。他自称,这是一个比较“疯狂”的读书时期。
1984年,莫言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进修,白天听课、读书,晚上创作,取得理论学习与文学创作双丰收,两年后拿到大专文凭。1988年,他又考入由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创作研究生班学习两年,最终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鲜为人知的是,莫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还赶了一次自学热的“时髦”,报名参加了北京市党政干部基础科高教自学考试。可别小瞧这自考,党政干部基础科包括政治、语文、法律、历史、文学等多门课程,且要求严格,过关难度颇大。莫言经过顽强努力,多门学科考试合格,后因故缺考,差一年拿到大专文凭。
四
由此看来,莫言虽然小学未毕业即辍学,但他只是读课本少,读教科书少。在辍学之后的岁月中,其读书之多,阅读量之大,令人赞叹。通过苦读自学和进修提高,其知识面并不窄,作家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也较为完善。正是在具有丰富的知识与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才产生了超强的文学想象力和创新才能,抵达文学的巅峰。从莫言的读书经历和后来对他的影响来看,可以对我们有所启迪。
接受系统的基础教育还是必要的。要成为作家,未必非上大学和读研,但完整地接受中小学基础教育不可缺少。莫言“少时辍学牧牛羊”,被迫回乡务农,未完成基础教育学业,尝尽酸甜苦辣。这丰富了他的人生阅历与生活积累,但后来也让他尝到了上学少的苦头,在创作中遇到了“障碍”。例如,他曾专门写信给大哥,询问“公元”是怎么一回事。他最初写小说常出现错别字,标点符号也用得不对,都由大哥做了修改。莫言意识到自己的“短板”,不得不花费时间和精力“补课”,学习中学课程,研读历史和古典文学等。
大量阅读文学名著是创作的基础。不管是在家乡,还是到了部队,莫言总是嗜书如命,绞尽脑汁借阅中外文学名著。特别是两次大量阅读图书馆里的文学书籍,让他真正步入文学的殿堂,产生了强烈的创作冲动。再就是在军艺,他首次接触到了文革后解禁的外国文学,茅塞顿开,深受启发,创立了自己的高密东北乡“文学王国”,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不断变化出新,渐入佳境。可以说,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成功的写作。写作离不开阅读,阅读促进写作。
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创作的保障。任何一个领域的人才都必须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对于作家来说,也并非只要学好文学理论和阅读文学名著就够了,而是需要宽泛的知识面和渊博的知识储备。莫言不仅读文史哲,也学过数理化,除了大量阅读文学书籍,还对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众多学科有较深的了解。他写的有些小说是放在近现代历史的背景下,不懂得历史是没法写的。如果你注意看一下莫言的散文、论文等,就会发现他从不把话说绝,总是充满辩证思维,这得益于他的哲学功底。写一部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往往涉及到众多学科和知识,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调空乏是不行的。莫言正是通过广泛阅读形成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厚实的文学功底,加上勤奋努力,不懈追求,写出了一部部想象力丰富,内容和结构不断创新的优秀作品。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孙蕊:小科长贪污19套公房 严防小官巨贪
刘超:小事体现大爱 必须要抓牢抓实抓出成效
李忠卿:谁是少年制毒卖钱的主犯?
王月梅:暖心陪站,人性化处罚治标更治本
胡波:“开救护车办公”,谁该急救?
孙蕊:为净化政治生态工作专项督查工作点赞
郭喜林:向96岁酱菜奶奶致敬
冯文杰:婚姻成败关键在女方?
操办婚丧喜庆提前申报实则是对干部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