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英:文艺创作应少点“仙气”,多点“地气”
[导读] 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有源源不绝的生命力的,要想获得这种生命力,就离不开对“人”的关注。无论文艺作品的题材为何、体裁为何、内容为何,最终落脚点都是“人”。观照现实,反映人...
作者:江海英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化繁荣和健康发展促进着国家软实力的提升。文艺工作者必须要站在国家和历史的高度去对待文艺创作,创造出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甚至有益于全人类发展的优秀作品。
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有源源不绝的生命力的,要想获得这种生命力,就离不开对“人”的关注。无论文艺作品的题材为何、体裁为何、内容为何,最终落脚点都是“人”。观照现实,反映人类美好的共同情感, 作品才能引起人的共鸣。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4日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文员时就谈到“人民是创作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作品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脱离了人民群众,再华美的篇章都只能是美丽的垃圾,注定为人所弃。
现实中一部分文艺创作者一味追逐资本、金钱利益,弱化了文艺作品导人向上的作用,创作出一批迎合大众的低级趣味、脱离现实的低俗作品,这些作品既不能反映人对“美”的追求,也不能反映现实,单纯用大制作、博人眼球的夸张文字、表演来博取群众的感官刺激,看起来“高大上”,却如无根浮萍,内核空洞虚无,根基浅薄,很快就会湮灭在历史之中。
有情才能动人,入心才能赢得人心,感官刺激总会有疲劳之时,市场正在证明,随着大众审美的提升,这种追求“快钱”而无底线的作品已经越来越难从观众和读者的口袋里“掏钱”了,如《流浪地球》这种精心制作、具有人文关怀的作品渐渐成为人民群众的“宠儿”。大众已经做出选择,文艺工作者如果不想惨遭“滑铁卢”,血本无归,就必须转观念,转风气,紧跟时代和人民的脚步。
少点“仙气”,多点“地气”,才可能产生文艺经典。文艺工作者务必要沉下心去,踏踏实实搞创作,时间会证明,认真做事的人总会有回报的。
相关新闻:
·王传言:连“死”字都禁的文艺没有希望 (2012-10-30)
·余桂殿:看的不是电视剧,是心情 (2013-05-18)
·张卫斌:文艺何时成了有钱人的专利? (2014-08-01)
·湖东草:把文艺当成事业的人,活在人们心里 (2014-11-12)
·李奕霈:文艺片何以摆脱低票房“魔咒” (2015-05-05)
·钱桂林:网络文艺不再是无人关注的“小草”了 (2015-09-12)
- 0
- 0
- 0
- 0
- 0
- 0
- 2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新产业大亨被民间智库看好 (2015-04-06)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
江海英:文艺创作应少点“仙气”,多点“地气
段官敬:打破“干得好不如考得好”
“学龄前儿童患上颈椎病”不是电子保姆的错
维扬书生:失主谅解不是免予追责的挡箭牌
张艳晓:3.15”诚信售卖 放心消费
毕国民:职业教育找准“靶心”,定能绝地反击
曾德凤:陶渊明是抓眼球高手
诸葛昊:隔周三休别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一家四口围殴女环卫工,是“鄙视链”作怪
“遇欺凌弱小可正当防卫”须解决后顾之忧
段官敬:打破“干得好不如考得好”
“学龄前儿童患上颈椎病”不是电子保姆的错
维扬书生:失主谅解不是免予追责的挡箭牌
张艳晓:3.15”诚信售卖 放心消费
毕国民:职业教育找准“靶心”,定能绝地反击
曾德凤:陶渊明是抓眼球高手
诸葛昊:隔周三休别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一家四口围殴女环卫工,是“鄙视链”作怪
“遇欺凌弱小可正当防卫”须解决后顾之忧
图评
焦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