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仲潇:App不该成为“爱瞟瞟”

2020-06-12 11:34:4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大数据时代下,app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推送往往倍受用户青睐,殊不知这样的私人订制,是靠牺牲个人信息来换取的,个人信息承载着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安全,个人信息的安全是保障我们人身...
  作者:仲潇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网友小刘发现自己手机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甚至十几分钟就访问手机照片、文件超2万次,这样的结果让小刘细思极恐。其实,app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早已乱象丛生。此前,工信部还通报了一批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的app,并责令限期整改,而没被“点名”的app还在顶风作案。
  大数据时代下,app个性化服务和精准推送往往倍受用户青睐,殊不知这样的私人订制,是靠牺牲个人信息来换取的,个人信息承载着人身权和财产权的安全,个人信息的安全是保障我们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基础,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不应只是“点名”而已。
  个人信息安全还得从源头治理。越界访问个人信息的app不应该是“水缸里的茄子”,app上架前可以增加用户隐私保护相关许可,从源头把关,筑牢网络信息安全的底线。
  个人信息安全还得要以法为绳。刚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总则和人格权编第六章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网络安全法》更是强化了个人信息保护。用法律约束app的偷窥行为,切实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可信任的法治化网络环境。
  个人信息安全还得靠一管到底。违法app的整治,不能像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要真正管到实处,打通堵点,采取务实有效的措施,加大惩处力度,提升威慑能力,让违法app不敢“偷窥”,不能“偷窥”,不想“偷窥”,让网络信息安全更可持续。
  同时,个人还要紧绷网络信息安全弦,莫让个人信息从指缝悄悄溜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可控的信息化生存环境,促进便捷网络与个人安全共同发展,让科技的红利更普惠更可信任。

更多

热门关键词:APP 偷窥 仲潇 互联网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