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文体娱乐 > 列表

《唐宫夜宴》“撞脸”的背后是对文化创新呼唤

2021-02-24 09:21:0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唐宫夜宴》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展现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并借助高科技手段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鸮尊、莲...
  作者:高帆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河南卫视春晚播出后,其中的节目《唐宫夜宴》,刷屏社交媒体,获得许多观众喜爱。但有自媒体近日发文指其与3年前央视《国家宝藏》的节目片段疑似“撞脸”。

  《唐宫夜宴》以夜宴的乐师们为主角,展现了唐朝少女们从准备、整理妆容到夜宴演奏的过程,并借助高科技手段将《捣练图》《簪花仕女图》《千里江山图》及出土于河南的妇好鸮尊、莲鹤方壶等文物宝藏元素融入其中,再现“大唐之美”。

  节目红了,是非也多。但相关质疑并未给出确切证据,相反,在“撞脸”爆料的留言评论中,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唐宫夜宴》不存在“抄袭”,甚至“连借鉴也算不上”,《国家宝藏》出品方央视文艺也声明,“鼓励文艺节目在借鉴交流中创新”,并认为这与模仿抄袭有本质区别。

  尽管抄袭帽子基本摘掉了,但这起“撞脸”风波也足以让“唐宫夜宴”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了让厚重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更接地气,“飞”入寻常百姓心,文艺工作者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而在这种探索的过程中,相互借鉴不可避免。怎么才能把握好借鉴的边界,而不至于沦为拙劣的抄袭呢?正如央视文艺在其声明中所指出的,“鼓励文艺节目在借鉴交流中创新”。关键就在“创新”二字。

  创新带来新意,让人耳目一新;走心带来心意,使人共情共鸣。只有“不着调”的“新”形式,或者只有可考究的历史,都无法构成能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好作品。

  中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五千年历史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文化,而每种文化内部亦有物质或精神的不同表现。只有当创新扎根本土文化的土壤,才会让人看得见诚意和心意,历史文化才有活力和生命力。

  文艺工作者要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创新,唯其如此,文艺表现形式才能不断推陈出新,中国历史、文化故事才能越说越好。

更多

热门关键词:唐宫夜宴 河南 高帆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