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保障随迁子女入学,让他们成为我们
作者:孟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31日指出,教育部将在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包括继续推动入学降门槛、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供给,切实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重点推进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重点地区进一步完善入学政策,切实做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应入尽入。(3月31日中国新闻网)
不得不说这是一条自带温度的新闻,听得进城务工人员暖了心窝子。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家乡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就学成了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客观现象。只是进城容易,可他们却很难享受到城市的义务教育资源。而妥善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又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体现。在二者的矛盾之下,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成了破题思路。
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关键在加大力度。长期以来,国家实行并完善“两为主、两纳入”政策,使随迁子女能够同在蓝天下,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但是从目前来看,一些地方随迁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仍然是困扰很多家庭的大事。据数据显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人数达到1429.7万人,比2015年增长了62.6万人。如此大的增量对保障“应入尽入”是个考验。
为此,教育部提出了针对性保障措施,力度之大、可行性之强值得称赞。一是继续推动入学降门槛,重点推进特大城市和人口流入重点地区进一步完善入学政策,这是对现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入学政策的补充,能让更多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二是进一步扩大城镇学位供给,着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学位政策,这就有力实现了资源扩容。三是切实加强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关爱,这能让随迁子女更好地融入城市的学习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育部此举可以说是用力度体现了温度,但具体到落实还得依靠地方的给力。诚然,努力解决好流动人口子女就地入学问题,无论从公平维度、权利保障、甚至道义要求上都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由于资金、师资等各种资源配置的制约,要将其全面纳入到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中,依然任重道远。国家和地方要打好配合,立足各地实际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明确保障条件,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温度,让“他们”成为“我们”。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丁乔:领导干部应当树立正确的“网红”思维
魏雅琪:成绩绝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
蒋维超:百年宏庆 红色“大餐”
徐淑萍:百年党史 历久弥香
网店骗人,还是4S店“宰客”?这事儿必须弄明白
郑新颖:扫码点餐不应是唯一选择
张文瑞:数字化时代,早该等等老年人了
制止抽烟遭泼液体?处罚别落下那个“泼夫”
青岛教师考试疑似泄题 不要寒了考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