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课间出教室活动”不应是学生的一种奢望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4月6日,教育部制定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明确规定,学校不得限制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4月7日《北京晚报》)
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曾对1908名中小学生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10分钟”现象普遍,且小学最为突出。可见,在各地各学校里,“课间十分钟”形同虚设已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
众所周知,学校设立“课间十分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紧张、疲劳的课堂上课之后有一个“缓冲期”,通过这短短的十分钟时间,既可以上个厕所、喝口开水,又可以在教室外活动活动筋骨,放松放松眼睛,这既利于消除紧张、疲劳症状,又利于提高下一节课的学习效率。可以说,设立“课间十分钟”是很有科学依据的。
但不知从何时起,“课间出教室活动”竟慢慢地成了学生的一种“奢望”。不是吗?有的班主任老师明确规定课间十分钟除了上厕所之外,学生不得去操场、不得在走廊里喧哗、追逐、吵闹;有的老师不但不准学生“课间十分钟”离开教师,还不准离开座位,“逼迫”学生待在座位上看书、做作业;更有甚者,有的干脆把“课间十分钟”当成了“教学时间”。
“课间出教室活动”缘何成为学生的一种“奢望”呢?其实不外乎两个“原因”。其一,安全使然。学生在校的安全始终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最担心的“头等大事”。由于学生年纪小,又好动,加之是非辨别力较差,万一在课间出教室活动时间里出了安全问题,一来怕家长“无理取闹”,二来怕影响学校“声誉”。因而,很多学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课间十分钟”给“没收”了。其二,质量使然。现如今,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领导,依然视“质量”为生命线,几乎天天在大会小会上把教学质量挂在嘴边,因而老师迫于教学质量的压力,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压”学生、“逼”学生,因而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便成了一种“常态”。
因此,笔者以为,要让“课间出教室活动”真正还给学生,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正视“安全观”和“质量观”。学生的安全固然很重要,但绝不能为了“不出安全问题”而“因噎废食”,以“牺牲”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来确保。同时,教学质量也固然很重要,但也不能仅靠“挤占”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来提高教学质量,而应向效率要质量。另一方面,学校应有“学生视角”。“课间出教室活动”是学生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领导也好,老师也罢,都无权剥夺。因此,作为学校领导和老师,应多些“学生视角”,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切实为学生的健康着想,为学生的权利着想,把“课间十分钟”完完全全地“还”给学生。这才是学校对待“课间出教室活动”的正确方式。
“让学生课间出教室活动吧”,这不仅是家长的呼吁,更是学生的渴望。愿“课间出教室活动”不再是孩子的一种“奢望”。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苗凤军:清北高校学子参军报效祖国人人有责
“电动车引发火灾致三人死亡车主获刑”的警示
劳动者体重超标扣工资,监管“体重”太轻了
维扬书生:“土豪”扫墓给追思人员发钱,没有
曹灿辉:“护航”春耕 要坚持“问题导向”
邓壮志:三星堆考古坐稳顶流让中华文明刷屏
告别清明, 从“你好”出发让我们生活更美好
廖卫芳:医院开设“无陪模式”值得推广
陈文斌:炒鞋:被制造的虚假狂欢